不少人应该都刷到过抖音各种大V,动不动百万、千万粉丝,特别是财经类的,所谓大V更是层出不穷。问题是,这些大V,都是怎么做大的?
———— / BEGIN / ————
世上有两种人靠动动嘴就能赚钱:一种是教师,另一种是成功学讲师。
前者传道授业解惑,后者提供精神按摩。
抖音上有不少成功学导师,他们爱讲大道理、油腻、爹味、喜欢吹牛,扎堆在商业和财经领域,号称「财经达人」。
不少财经达人比网红更赚钱。一条两三分钟的商单视频,少则二三千,多则二三十万。懂不懂财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敢「张嘴就来」。
因为制作成本低,可以批量生产和复制,所以背后操盘的基本上都是专业的MCN机构,每个月都会有一批新的账号冒出,内容大多换汤不换药,A账号的内容改一改,发到B账号。
这类账号以IP为广东的居多,很多扎根在深圳,这和深圳的「搞钱文化」有关,这么赚钱的事,深圳当然不能落后。
很多账号,点开主页都是一张大脸,配上黄底白字的标题,有些还伴有夸张的表情,非常具有诱惑力。
早年,在头部MCN机构呆过一段时间,加上这几年又在甲方做媒介PR,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和身份切换(从乙方到甲方),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财经达人赛道
如果按赛道分,抖音上的财经达人赛道可以分为这几大赛道:
1. 专业赛道
走专业路线的财经达人并不多。除了因为网友对深度内容不太感兴趣,更关键的是这条路很难赚钱。
许多专业型创作者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粉丝,刚接了几条广告推广,却往往因为「恰饭」遭到粉丝的质疑和指责。这种窘境让不少人不得不放弃,转向流量更高的轻内容。
个人尤其佩服那些粉丝不多却始终坚持「用爱发电」的人。
为了给观众讲清一个复杂的问题,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打磨内容。或许他们的粉丝不多,但他们的作品却带给观众真正的价值。
2. 泛商业赛道
当下,大部分财经达人都拥堵在这条赛道上,追逐流量,热点跟的比新闻还紧。
不管是国际局势、美国大选这样的大事,还是社会民生、互联网大厂的八卦琐事,他们都能侃侃而谈,仿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指点江山、口若悬河;纵论时事,头头是道。
抖音上不少「乐子」就是这些人提供的——网友们看得津津有味,觉得他们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而讲的人却深信自己无比正确。
3. 情绪赛道
有些人的出场就是为了提升节目效果,这在抖音这种国民平台上太常见了。
说话要张扬,动作要夸张,生怕观众错过每一个情绪点。甚至连口播的坐姿都得有讲究,绝不能一副严肃拘谨的「厅级干部」模样。
开头3秒钟,情绪先拉满——内容上如果征服不了你,至少要在气势上压倒你。
这一点,几乎没有人能超越「大蓝」。
每条视频几乎都能把情绪推到顶峰,从语气、神态到肢体语言,无一不在精心设计,精准抓住粉丝们的注意力。
4. 民粹赛道
「爱国」流量是最容易赚的流量。
这两年,打着「爱国」旗号做流量生意的自媒体越来越多,内容也愈发偏激。
他们反精英、反权威,指责大公司垄断,宣称「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痛批西方的科技霸权、资本霸权和文化霸权,迎合普通人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慨,渲染各种阴谋论。
他们常常使用夸张或博人眼球的标题,比如「揭露某某阴谋」、「普通人如何被剥削」等,以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愤怒情绪,从而吸引粉丝关注。
5. 性感赛道
走性感路线的财经达人如今不在少数。
此类出镜的达人通常颜值高、身材好,不少甚至会采用擦边手法来吸引眼球。她们的内容大多以热点播报、阅读网友评论和拼凑一些自媒体观点为主,自身只是作为出镜角色出现,并不需要具备专业的财经背景。
她们可能是传媒专业的学生、职业模特或培训师等。关注的粉丝也大多是「LSP」,抱着凑热闹的心态观望。
如何确定爆款选题
以上谈的5点都是基于路线和人设,有人设当然好,至少在商单上有溢价权。不过,没有也没关系,这条赛道上,最终比拼的还是内容力——因为创作门槛低,加上同质化严重,只能从内容质量上去卷了。
好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选题,二是文案。选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友愿不愿意听下去,文案的好坏,决定了视频的完播率。
一个选题值不值得写,可以根据「热度、传播度、话题性、相关度、风险度」5个标准去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以下这三点去判断:
覆盖人群:多少人可能会感兴趣;
痛点程度:观看时有多大共鸣;
社交原动力:多少人会主动传播。
结构创作三段论
创作部分,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基本上都是三段论:
开头
要吸引人。
常见的句式有:又一家xx倒闭了/裁员了/跑路了;最近/刚刚xxx;震惊了,家人们……语不惊人死不休,怎么有流量怎么来,重要的抓住网友的那开头3秒。
中间
如何通过有趣的语言和表演风格将一件事说的通俗易懂,且让人感觉学到了知识或带来了快感。
结尾
短小有力,紧扣主题。
可以是金句,自己的观点,开放式的结论,或互动(带节奏)的话。
选题的类型
最后,聊聊选题的类型,财经达人的选题类型,通常围绕以下六大类展开:
1. 宏大叙事
倘若,接到一个《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激荡40年》、《外卖简史》等这类的宏观选题,操作方式通常是采取编年体形式,按照时间线,以及重要人物的重要节点事件来凸显这段时间发生的事,通过这些事来揭示背后的一些现象和结论。
2. 个人(创业)故事
早期,许多财经自媒体在起号时,都采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来积累粉丝。
那些道听途说的创业故事、八卦野史——从「远古时代」的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丁磊,到2010年后崛起的互联网新秀张一鸣、王兴、黄峥、雷军——白手起家、草根逆袭、爽文男主、少年屠龙、时代变迁,这些人物的经历被编辑成各种版本传播。
故事中的人物可以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也可以是无名的小人物,甚至是推动「历史」前进或倒退的关键角色。
这类内容往往先设定一个结论,再围绕结论为人物贴上标签,借助一两个标志性事件来强化这个标签。
3. 商战对决
商战题材的选题,往往采取的是双线叙事,一条主线,一条副线。如共享单车大战、网约车大战、双十一大战等,网友看下来大有三国杀之势,谁入场、谁出局、如何争斗,谁干掉了谁,转折点、标志性的事件,不同的策略埋下不同的结局,如同一部压缩版的电视剧。
当A在xx的时候,B还在,这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写作方法。比如当马云还在杭州的一所师专里教英语时,刘强东还在中关村的一家杂货店里卖电脑。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改变了两人的命运。当马化腾还在xxx,张一鸣还在为买一台售价1w块的iPhone而发愁。
商战主打的是有趣有料。
4. 热点评论
时下,互联网社会热点,已经成为各大自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
但凡稍微有点热度的话题,社交平台上就会涌现出两极化的评论,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人的观点都会呈现出鲜明的对立状态。
这种对立不仅影响了事件的解读方向,也逐渐形成了「站队」文化。
为了获取更高的流量和关注度,有些财经达人往往会选择性地放大争议性话题,甚至刻意挑起对立情绪,至于最初的事件的真实面貌如何,几乎没有人在意。
5. 揭秘算帐
算账类内容往往带有「揭秘」性质,揭示某些看似常见、却少有人深入探讨的消费现象、行业「内幕」。
观众对日常生活中潜在的成本真相往往充满好奇,例如房贷、教育、旅游、直播等背后的费用如何拆解,从而让观众在信息消费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在了解背后缘由后,有些达人就会敏锐地捕捉到流量的玄机。
通过满足网友们的好奇心和控制欲,激发他们参与讨论和分享。如:罗永浩一场直播能赚多少钱?李佳琦一天能赚多少钱?双十一这样买更划算等。
6. 案例拆解
讲案例拆解的,以培训讲师的居多,他们通常会选择从一个痛点切入,如「流量」、「业绩」、「利润」等,通过这些核心关键词,来激发观众的焦虑。
知乎式的问答伴随鸡汤文的穿插,富有煽动性的语气、丰富的肢体语言、让你的大脑跟着TA的思维旋转。传递一套认知,用故事的外壳让用户接受TA的观点,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结语
找准赛道、打磨内容。这是成为(财经)大V的前提。
不过,抖音是一个赚快钱的渠道,不管你是小咖,还是大V,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内容质量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适应平台的规则和需求才是生存之道。
无论你创作了多少条爆款,曾经多么辉煌,只要无法持续为平台注入新鲜感,终将会被无情淘汰。这就是互联网内容生态的残酷本质——你以为是在创造价值,但在平台眼中,只不过是块用完即弃的电池。
或许,我们都无法避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哪怕是块电池,也要用最好的方式发光。
———— / E N D / ————
作者:褚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来源微信公众号:褚伟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品牌推广| 内容撰写|广告投放|培训合作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