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达尔文开创了演化论以来,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演化论研究不断渗透到生物学各个学科, 成为整个生命科学学科的理论支柱。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亚洲学者在演化生物学的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中性演化理论提出到分子演化数学模型的构建、从鸟类恐龙起源学说的证实到现生鸟类的辐射演化研究、从早期灭绝生物化石的发现到古DNA研究,从寒武纪大爆发的揭示到生物体节的发育演化研究,从人类起源的研究和物种驯化机制的研究,都活跃着亚洲演化生物学家的身影。
此外,亚洲幅员辽阔、跨越各种环境地貌、拥有极其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有望成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性研究的热点区域,并促进生命科学各个学科的大综合以及演化论的进一步发展。
纵观全球,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建立了演化生物学学会组织。然而我们发现,亚洲不仅没有相应的学会组织,甚至没有举办过演化生物学的综合性国际会议。随着亚洲在演化生物学多个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进展,这一空白亟待弥补。因此迫切地需要一个亚洲地区演化生物学会议,
借此促进亚洲国家的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加强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之间的积极沟通,为亚洲学者未来在演化生物学研究领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
由此,第一届亚洲演化生物学大会应运而生,这将是全球演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盛会,也将在演化生物学研究领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亚洲的生物领域科研人员和广大生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就可以跟学术大牛面对面,聆听高峰论坛,分享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
2018年4月18-20日,中国深圳,第一届亚洲演化生物学大会(The 1st AsiaEvo Conference)约定你!
此次演化生物学大会是
历史上首次在亚洲组织的关于演化生物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会议
,将汇聚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多个演化生物学研究交叉的热门领域。
该会议由国家基因库、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日本学术振兴会联合主办,多家知名科研机构鼎力相助,受到众多国际著名演化生物学学者支持和加盟。会议委员会成员包含多名亚洲地区知名演化生物学学者共同筹划组织此次亚洲演化生物学会议,旨在促进演化生物学在亚洲地区的发展,多学科的交叉合作,以及鼓励更多的年轻学者了解并发展演化生物学。
第一届亚洲演化生物学大会将营造一个创新的学术氛围,诚邀亚洲及世界科学泰斗、科研翘楚、学界新星参与。相信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为亚洲科研领域谱写新的篇章,终将成为演化生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学术论坛和驰名会议品牌之一。
第一届亚洲演化生物学大会会徽--- 衍的甲骨文
“衍”最原始的意思是水汇入大海,其后延伸出了衍化,衍變,衍生,衍射,衍文,繁衍等一系列的意思。这些词跟我们所说的演化的意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PS:对于观察过细胞核的小伙伴们,甲骨文“衍”的图像不觉得有点眼熟吗?
为鼓励更多的年轻学者参与此次盛会,第一届亚洲演化生物学大会将为
5名研究生和5名博士后提供每人5000 元的参会资金支持
,同时为他们安排专门的专题讨论会,用于展示其研究成果分享对演化生物学的认识。
请访问http://www.asianevo.org/programme/student_awards.html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龙漫远
芝加哥大学演化生态系Edna K. Papazian终身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在基因组演化,尤其新基因起源和性别基因起源方面有持续和杰出的贡献。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古生物学家,孔子鸟化石的发现者之一。
徐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和地层学研究,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发表60余篇论文,其中14篇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论文于英国《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