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葛丹娣 王真
通讯员:王蕊 王家铃 周素琴 王屹峰 周竟
“为什么是我?”
肿瘤患者最为困扰的问题。近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
(中文名《科学》)
刊登了一篇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该研究称,
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变可归咎于健康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复制随机错误,即,所谓的“坏运气”,而不是遗传基因或环境因素
。
该论文于2017年3月24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Stem cell divisions, somatic mutations, cancer etiology, and cancer prevention》
(中文名:干细胞分裂、体细胞突变、癌症病因学和癌症预防,以下简称“论文”)
。
与此同时,基于该论文制作的一张
《癌症霉运排行榜》
的图片在网络疯转,它让更多的人相信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其实是随机的,取决于“上帝掷骰子”,甚至还有人称该研究将改写教科书,影响从事癌症预防和癌症基因研究者的研究方向。
《癌症霉运排行榜》 据新华网
癌症的发生真的取决于“运气”吗?杭州的医学界权威人士又是如何解读?癌症能不能通过预防改变它的“宿命”?
66%的癌症可归咎于DNA复制随机错误
这一结果是怎么得出来的?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学家Cristian Tomasetti、癌症遗传学家Bert Vogelstein(贝尔特·福格尔斯坦)是该论文的共同作者,
早在2015年,他们就提出了癌症的发生归咎于“坏运气”的观点
,但由于当时是基于美国人群的研究,以至于引发了一场争议风暴,他们也因此受到了科学界大规模的批评。
这一次,两位学者基于423个国际癌症数据库,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全球近70个国家人群干细胞分裂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且分析了乳腺癌和前列腺的数据,结果发现,无论国家的环境还是经济发展阶段如何,癌症风险和干细胞分裂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得到了与两年前一样的结论,即,
66%的癌症的发生可归咎于DNA复制随机错误,29%可归因于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剩下的5%源于遗传因素
。
研究还以胰腺癌为例,胰腺癌77%的突变可归因于DNA随机复制错误,18%为吸烟等环境因素,只有5%是遗传因素;前列腺癌、脑癌或骨癌95%的突变是由DNA复制随机错误造成。
“正常细胞每次分裂时,都会发生几个错误或者说突变,这些突变大多数时候不会造成伤害,因为它们发生在垃圾DNA上、与癌症无关的基因上或者不重要的区域,这是通常情况,按我们的说法这就是好运气,若它们偶然发生在癌症驱动基因上,这就是坏运气。”近日,贝尔特·福格尔斯坦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贝尔特·福格尔斯坦还表示,
该研究给成千上万过着几近完美的生活方式——不吸烟、晒太阳前擦防晒霜、饮食健康、经常锻炼,做了他们认为可以防癌的一切事情,但还是患上癌症的患者带来了安慰
。
既然癌症的发生取决于“运气”,那是否意味着不管我们做什么,癌症还有可能会发生?是否意味着癌症的“宿命论”?对此,《科学》杂志在该论文后面配发一篇评论文章写道:预计有关癌症“坏运气”理论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但最新研究凸显“从数学角度认识癌症的明确需求”。
贝尔特·福格尔斯坦也在公开采访时表示,他们的研究是对经典流行病学研究的补充。
虽然,新发现表明许多肿瘤类型的发生不可预防,但是癌症的死亡是可以预防的
,如,改进影像检查和其他先进技术以检测随时发生的肿瘤,在它们很小时进行治愈。
研究团队也希望,他们的发现能够改变目前对癌症研究的潮流,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癌症早期发现和干预,以通过手术或辅助治疗来减少癌症的死亡。
那些与DNA复制错误强相关的肿瘤
大都属于与外界接触少的肿瘤
分析《癌症霉运排行榜》后就会发现,那些与DAN随机复制错误强相关的癌症大多是与外界接触较少的癌症,如,骨癌、脑癌等,而与外界接触较多,容易受到“污染”的癌症,如,黑色素瘤、喉癌、肺癌、食管癌等,它们的发生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
对此,国际著名期刊《nature》(中文名:《自然》)杂志曾刊登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Yusuf A. Hannun研究团队的成果:他们发现,不可避免的内在影响因素(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大多数常见癌症影响微弱(少于10%-30%),
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受外界环境(紫外线、金属离子、致癌物)影响的
。
同时,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对于很多癌症而言,外界环境在所有的诱因中占有极大的权重,尤其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有研究显示,西欧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东亚和中非的5倍以上,澳大利亚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竟然是中亚和东亚地区的25倍以上。
癌症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及主要风险因子 (节选自Nature)
内外因素对癌症的贡献权重(节选自Nature)
得不得肿瘤真是靠运气吗?
我们该如何解读这篇刊发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昨天,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滕理送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兼肿瘤内科主任潘宏铭教授、 中科院遗传学博士王军和浙江省肿瘤研究所研究员苏丹,
他们都读了这篇论文,一致认为,这是基于大数据的研究,从模型、研究方法来看没有问题,得出的结论也是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
【观点一】
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
癌症的发生还与机体“纠错机制”失效有关
“我们的细胞确实每天都在分裂,在分裂复制的过程中也确实会发生错误,这就好比哪怕是不管多么训练有素的士兵,也会有犯错的可能,这是无法避免的。换句话说,机体发生肿瘤有一定的必然性,但该研究忽视了一点,我们机体是有‘纠错机制’的,即,当DNA复制发生错误时,机体会对其进行修复,以保证DNA在复制过程的高准确性,换句话说,如果机体的‘纠错系统’能够正常运作,没有失效,那么,即使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无法避免的错误,癌症也不会发生。”潘教授说。
为什么机体的“纠错机制”会失效?滕教授表示,一方面与随着年龄的增长“纠错系统”功能减弱,DNA复制出错率增加有关,即,内因;另一方面与外因的推动密切相关,如,抽烟、喝酒、熬夜、空气污染、辐射等,这些不良外因不仅增加DNA复制的出错率,也影响了机体“纠错机制”的运行。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他本身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此时,若他还大量饮酒,吃霉变的食物,不控制病毒的复制,那么,他患肝癌的风险将会成倍增加。
潘教授还打了这么一个比方,他说,
如果把癌症的发生比作交通事故,癌症细胞好比马路上行驶的车辆,它们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如果这些车辆都能够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就不会堵塞
。然而,事实是每天总有那么几个或一部分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影响了交通秩序,对于这些人,我们一般会先有交警对其进行教育、批评,这就好比机体内的“纠错机制”。可当太多人违反交通规则,或者突然出现重大交通事故时,交警又一时半会儿处理不了,交通就会出现瘫痪,此时,癌症也就发生了。
由此可见,
影响癌症的发生除了DNA随机复制的错误,还与人们的遗传基因、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随着空气污染、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癌症发生率逐年上升、日益年轻化的原因,而这一现象用DAN随机错误复制是无法解释的,因为,从生物学角度而言,DNA随机复制错误率与年龄的增长是呈正相关的。”滕教授说。
“该论文仅仅解释了DNA复制错误导致癌症的发生,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殊不知,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各种外因恰恰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潘教授说。
【观点二】
致癌基因突变并不等于致癌
得癌症要有4个要素
中科院遗传学博士王军一,他也是“壹基因”的创始人,专门研究基因检测疾病,包括基因检测肿瘤。
王军一说,致癌基因突变并不等于致癌,这是两个概念。“这篇论文做的数据统计分析,分析的是基因突变的原因,而不是导致癌症的原因。”
理论上来说,癌症几乎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但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发生癌症,基因突变在身体里时时刻刻存在。
从基因层面来分析,得癌症要有4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细胞分解次数。细胞不断分裂,细胞一个分裂成两个,每次基因都要进行复制,分裂得越多,复制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出错。
什么情况导致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比如炎症、感染、年龄增加、不良习惯的刺激(吸烟喝酒等)。机体受到伤害,每次修复都会增加细胞分解次数。
第二个要素,每次分裂产生的突变基因数目。这个和遗传相关。不同的人,产生的突变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先天性带有基因的缺陷,尤其是遗传性的肿瘤。比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存在遗传性的情况。基因的不足体现在细胞每次分裂,细胞产生突变的数目远远大于一般人。
第三个要素,人体有2.5万-3万的基因,现在已知的和肿瘤相关的基因有一百多个。有些基因突变发生在致癌基因上。
第四个要素,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的失败率。免疫系统如果足够强大,哪怕发生了细胞突变,又发生在致癌基因上,免疫系统也可以把“坏分子”清除掉。
王军一还说,
癌症发生有三种大的类型:遗传性、家族性和环境
。遗传性是指直系家属里有人得了某种癌,家族中其他人也可能患有同样的癌症。
“遗传性倒可以说运气好或者不好。基因上有些人的不足多一些,运气不太好,有些人不足少一些,运气好。这个运气是父母遗传给你的。”
【观点三】
癌症的发生受综合因素影响
浙江省肿瘤研究所研究员苏丹也关注了这篇论文。
“随机发生的突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运气因素,因为无法预知。但这种运气,也是针对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而言。不同个体之间,这种运气也是平等的。”苏丹说。
虽然人与人之间,干细胞分裂犯错的几率基本平等,但把犯错的干细胞重新“拉回正途”的能力却是不一样的。
苏丹研究员解释,
人体细胞具有DNA修复能力,可以将“犯错”的干细胞恢复正常,重新执行它原来的功能
。“即便突变的细胞无法修复,机体还有免疫功能可以对付这些‘异己’,因此经常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