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百万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做有趣的人,交有趣的朋友,去有趣的地方,过有趣的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日本经济教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昨天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百合花开——林清玄 ·  2 天前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百合花开——林清玄 ·  2 天前  
洞见  ·  回家过年,我发现了3个残酷真相 ·  4 天前  
ONE文艺生活  ·  插足、借钱、冷暴力 | 27次友情祛魅的瞬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麦子熟了

疫情结束的第一件事,离婚

麦子熟了  · 公众号  · 美文  · 2020-02-22 21:00

正文


有一句话: 小别胜新婚。

说的是,偶尔来点距离,能让伴侣们在思念之中,提升感情浓度。

可这场意外的疫情,把两个人通通关进了屋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持续到现在,已经近40天了。

网友调侃:上一次这样形影不离、互不嫌弃,还是度蜜月的时候。

可惜,物非人也非。

对于已经有了三五年革命情谊的夫妻而言,没了蜜月时光的景致,也少了你侬我侬、自带滤镜的激情。

彼时耗着大把时间日夜厮守的模式,倒是被迫成功复制了出来。

两个已经脱离了高度融合状态的人,被强行绑在一起。

迅速收窄的时空,把原本的「相敬如宾」揉碎了,也扯掉了很多夫妻之间最后那一层体面。


于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屋外考验着疫情防护,屋内考验着关系经营。

有人默默关注了民政局的公众号,万事俱备,只等开门办离婚手续;

有人却甜蜜感慨:没想到经此一劫,感情突破了瓶颈期。

这一次,真的让人很上头。




「疫情结束就离婚」

先来看看网友A的故事。

A和老公平时有些小磕小碰,但各自忙上一阵就忘了,日子接着过,也还算和谐。

可是这次疫情期间,高浓度的朝夕相处,把两人日常积攒的矛盾全部收拢、集中和放大了。

先是价值观的不同。

A让老公出门戴口罩、进门消毒,老公不乐意,说自己很幸运,不会中招;

A习惯看官方的疫情新闻,老公则天天刷没根没据的小道消息,交流时还带着一副不容置疑的口吻;

A觉得过于沉重和焦虑,想一起做些轻松点的事情,老公语气轻蔑,说A只懂得岁月静好。

再是生活习惯的冲突。

脏衣服、臭袜子满屋子乱扔;

冲马桶不盖马桶盖;

刷牙飞沫溅得到处都是。

放在平时,A已经习以为常,现在病毒猖獗,这个男人居然还是一点都不注意卫生?!

最让人抓狂的,是他的「诈尸式」育儿:很少管孩子,话虽不多,但句句砸锅。

本来制定好的假期计划,他一句「放假就是要好好玩」,孩子理直气壮地把作业撂到一边。

A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诸流水,气得够呛:

疫情让人神经紧绷,本来心情就很焦躁,但老公不理解、不配合、不帮忙,就会瞎指挥,整个就一「神坑队友」。

老公也委屈:

我怎么就不帮忙、瞎指挥了?一个女人成天唠叨,我就不能发表意见了?

「一刻也相处不下去了,疫情结束立刻离婚,最好老死不相往来」,A愤愤地说。

所有的压抑不会消失,只会伺机换一种方式、以更可怕的模样卷土重来。


疫情刚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平时选择忽略的,或者尚能忍受的小矛小盾,在疫情这个特殊的背景之下,在无可逃脱的四目相对之下,层层叠叠地暴露、堆积起来,像一把尖锐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划破关系。

关系破裂的本质,是不被看见。

你看不见我的感受、我的情绪、我的期待,最亲密的人躺在枕边,我却忍受着一次次被忽略的痛苦。

于是我愤怒、我攻击,我不停唠叨、抱怨,其实只是拼命想被你看见,没想到,情况却更糟了。

我以为那些伤口会结疤,有一天却轰然断裂、凹陷,成为我们之间再也无法逾越的鸿沟。

只能这样了吗?




「重新发掘了他的闪光点」

也有人,放弃了对伴侣的围追堵截,调整了期望值。

网友B是全职妈妈,老公平时忙着自己的事业,很少有时间在家,偶尔休假,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大男子主义态度。

这段时间,B对老公没抱什么期待:习惯了,没指望他在家帮啥忙,就当多煮一个人的饭呗。

倒是老公,每天宅在家,实在太无聊了,竟然开始主动琢磨和修理家里的东西。

一开始是有点小毛病的家电,比如储物间里的旧电视、有点渗水的洗衣机和老收音机;

接着把B坏了的手机和蓝牙音箱修好了;

后来,实在没啥可修了,就开始先拆后修,比如闹钟、吹风机等,成功的时候多,偶尔失败了会嘿嘿地笑,像个害羞的大男孩。

结婚5年,竟不知他有如此手艺。

最让B没想到的是,儿子也被爸爸的手艺吸引了,无比崇拜地加入了「修理大军」,父子俩捣鼓得津津有味,关系达到了融洽的巅峰。

B一下多出了不少私人时间,敷面膜、学英语、看电视,不亦乐乎。

「这相当于变相带娃了吧」,B开心地说。

婚姻中的「低期望」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当爱上一个人时,往往爱上的是心中的理想化客体。

亲密关系会激活早年的客体关系模式,于是缺点、攻击、矛盾几乎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在这个过程里,有人会接纳现实:原来,TA并非如想象中完美,我也不能什么都想要。

这样,期望值就会降低,看见更加真实的TA:会赚钱养家,但懒得做家务,也不主动帮忙带娃,不是全能的盖世英雄,也做不到无条件地爱你。

B的「不指望」,有一丝理想化破灭的无奈,却隐含着整合的力量。

不将理想化投射到伴侣身上,对方也不会因为高期待而窒息,可以轻松、自在很多。

这是一段关系得以健康、长久维系的关键。

对于B来说,「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婚姻观,在这个特殊时期,给她带来了惊喜。




「我们又回到了热恋」

网友C重拾甜蜜的故事,也很值得参考。

她和老公都是996的上班族,平时工作、加班、赚钱,回家累得不想说话,大部分时候各自瘫在一个角落,刷剧的刷剧,打游戏的打游戏。


日子像极了两条平行线,几乎快感觉不到对方的存在。

「禁足」的日子刚开始时,双方都无比焦虑,一方面对疫情很敏感,心情压抑,另一方面突然发现,两人根本无话可说,空气总是突然安静,非常尴尬。

久处生厌之后,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成了吵架的理由,仿佛只能在吵架中寻找着最后一丝联结感。

这样过了几天,老公忍不住了:再这样下去,就算不得病,人也给闹死了。

然后,跑到电脑前一顿噼里啪啦,列出来一张观影清单: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吧!

C瞅了一眼,《海上钢琴师》、《海角七号》、《大话西游》、《囧妈》等等,经典的、新上的,应有尽有。

C心里一颤,暖意奔涌:想当初,我们就是因为电影走到一起的。

于是,小两口的观影之旅开始了:每天一起看1-2部电影,边嗑瓜子边讨论,兴致来了还即兴来段模仿秀,两人看着录制的视频捧腹大笑。

不仅如此,他们还拓展了计划:

一起健身,双人瑜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