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艺术+”之前,我们先要思考一下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我记得汤一介先生提到,我们现在是一个新轴心时代。他是借鉴了雅斯贝尔斯提到的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600多年群星璀璨,在印度、中国和希腊,出现了如此繁荣的文明。
当然他也在反思,进入21世纪以后,有没有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新的轴心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中国肯定要在里面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可能跟前两个时代不一样。前两个时代主要是由大师级的艺术家来引领,不管是思想、艺术,还是科技。可能现在新轴心时代是一个多元的、共享的,各种各样的差异化形式。这个时候可能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生态平台,就会在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一,艺术就是以审美为目的,它是一种文化创新的活动,我们说艺术,在我看来它是指向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我们通过经济发展,现在就是要去培育,去营造这样一种具有审美的生活事件。所以这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什么?如果回应新轴心时代,就是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一种生活事件。我们作为现代人,审美力就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了。就像我们会开车,会用计算机、用电脑一样,这种审美力,可能是一种创造力,但是它起码是一种鉴赏力。像有的说到美盲,是一种新的文盲,你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美,这是我想提到的第一点。
第二,以审美为消费驱动,将成为我们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驱动力量。它的特征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艺术的生活化,再加上生活的艺术化。还有就是我们说的艺术与科学高度的融合、艺术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就是福楼拜说的艺术与科学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相遇了。
我个人觉得打造“艺术+”新生态非常有意义,这个艺术新生态包括三个体系:生产体系或创作体系、资助体系、中介体系。
既然叫艺术生态,它的核心就是培育具有原创力的艺术创作体系。
其次就是艺术资助体系,包括社会多元化的扶持体系,除了我们说的政府的公共扶持,政府的艺术基金,还有提到的民间的公益基金甚至是民间带有创造性、带有市场回报性的基金体系。
再次就是中介,涉及到批评、评价包括提到的教育体系、研究体系,尤其是里面最重要的批评体系、评估体系和教育体系。
所以我们说,如果要打造一个互联网艺术的社交新生态,肯定是要把三大体系能够进行非常好的全层安排。怎么能够通过一种所谓的共享型生态平台,培育原创力、公赏力(公众的欣赏力),这种公赏是艺术价值观达到一致化的连接。如果艺术公赏形成了,我们在一些艺术交往、新的艺术归类的达成,可能会有更多的一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