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评论  ·  夜读丨灵魂深处有个家 ·  昨天  
澎湃新闻评论  ·  夜读丨灵魂深处有个家 ·  昨天  
深夜书屋  ·  毛泽东自述:低谷自救,他太有力量了!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怎样把短视频刷成自己的“知识库” ·  4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摆脱社交内耗最好的方式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0-26 20:2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一篇关于如何摆脱社交内耗的文章,提供了三个关键点建议。文章指出社交内耗的根源在于过度思虑、过度关注他人评价和过度关注他人的行为动机,以及说服他人的无效努力。作者提出了减少社交内耗的方法,包括不去分析别人的动机、不去自证清白和不去说服别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关键点一:不去分析别人的动机

减少对他人行为的过度解读和过度思虑,避免陷入过度思虑的漩涡中,简单、钝一点,可以减少社交内耗。

关键观点2: 关键点二:不去自证清白

不要向别人证明自己,避免陷入自证陷阱。对于恶意的揣测和谣言,选择不去理睬,集中精力在自己的事业上,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关键观点3: 关键点三:不去说服别人

不要试图说服别人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选择。尊重他人的选择,避免强行改变和说服他人,可以减少自己的烦恼和压力。


正文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jinian

做好自己生命的主角。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 朗读音频


德国作家斯蒂芬妮·斯蒂尔写过这样一句话:

在我们的生命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感到幸福,不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感到痛苦。

说到底,这个世上,人绝大多数烦恼,都源于社交。

想要生活一路向上,唯有减少社交内耗。

从现在开始,做好这三件事,帮你摆脱社交内耗。

01

不分析动机

心理学家迈克讲过一位患者的故事。

有次,霍尔临睡前翻看朋友圈,发现同事艾伦给共同的好友都点了赞,唯独没给自己点赞。

他立马联想到,一定是因为自己业绩平平,近期也没有升迁希望,所以同事才会忽略自己。

细想之下,他又觉得所有同事都不喜欢自己。

霍尔越想越难过,以至于整晚失眠。

第二天清早,他送女儿去幼儿园。

没承想幼儿园今天搞活动,因为他没穿礼服,女儿只得被取消活动资格。

看到女儿失落的表情,他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没出息,家人才会受排挤。

从那以后,霍尔变得消沉不已。

别人随便一句不经意的话,都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和难过。

他开始失眠,头发大把大把掉,人也越发憔悴不堪。

你看,太过敏感的人,外界的一举一动都会令他心神不安。

无所谓的小事,在他这里就是翻不过去的大山;无需介意的人,也成了生命中的拦路虎。

倒不如凡事看开些,不去分析别人的动机,反倒可以让你活得更轻松。

作家哈里斯和朋友散步的时候,曾经遇见过一个脸色阴沉的小贩。

朋友想要买一份报纸,于是礼貌地跟小贩说话,小贩却始终冷言冷语。

朋友接过报纸,又和颜悦色说了句:“谢谢。”

小贩仍旧不予理睬。

两人买完报纸离开后,哈里斯忍不住吐槽说:“那个人态度也太差了,你不生气吗?”

朋友却司空见惯的样子:“他一向这样,我们没必要浪费时间分析别人的表情。”

哈里斯不解地问:“那你为什么还对他这么客气?”

朋友一脸平静地回答:“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被讨厌的勇气》说:

只要不关注任何人的动态,不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一些没发生的事情,简单点,钝一点,慢一点,你会发现你过得很自在。

天意不问,人心莫猜。

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过度思虑的漩涡中。

不看、不听、不想、不念,就是最简单的自我防护。


02

不自证清白

余秋雨做过一个比喻。

向别人证明自己,就像在别人家里进行一场篮球赛。

球场不合规,也没有真正的裁判,你是输是赢,全靠别人评判。

你说得再正确,再合理,对方也有一万种谣言继续抹黑你。

倒不如一开始就别去搭理,把时间用在更值得的人和事上。

前阵子,重温了电视剧《流金岁月》,对朱锁锁的经历颇为感慨。

朱锁锁人长得漂亮,脑子也灵活,刚入职就得到了销售总监的器重。

他不仅亲自教她销售技巧,还经常带她出入各种重要的场合。

公司新楼盘开业后,她凭借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对人情世故的拿捏,一个人卖出去了三套大户型,拿到了几十万的提成。

公司许多同事在背后窃窃私语,说她的业绩都是靠美貌和身体换来的。

对于这些莫须有的诋毁,朱锁锁毫不在意。

她还主动打消上司的顾虑:“我凭本事赚我的钱,他们爱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好了。”

凭着这份人间清醒,她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上。

短短几个月,就成了销售部的红人,还得到了集团老板的赏识。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证陷阱”。

意思是对方给你贴了一个标签,你极力地去解释、证明和反驳,却不知恰恰陷入了对方的圈套。

和恶人纠缠,就像和野猪在泥地里打滚。

你不仅讨不到半分便宜,还会沾上一身泥。

要知道,在恶意的揣测面前,任何回应都不过是一场徒劳。

当你面对猜疑时,知道对方说得没道理,扭头就走便是最好的做法。


03

不说服别人

作家李尚龙说: 世界上大多不高兴的事,都是从改变别人开始的。

你好心好意劝说别人改变,却不知在对方眼里,这就是多此一举。

Erica是一家500强企业的销售经理。

她有个同事总依仗自己资格老,业绩平平不说,还很不服从管理。

刚开始两人是平级,后来Erica升职,成了这位同事的上司。

Erica心想两人在一个部门,能多帮点是一点。

于是她好心劝说他勤出差拜访客户,对方却说:“家里有病人要照顾,无法出远门,实在要去的话,我也必须当天返回。”

Erica劳神费力地为他争取培训机会,对方也不买账。

到头来,她所有的付出都收效甚微,自己也累得身心力疲。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痛苦迷惑,是因为我们想说服别人,试图改变对方的行为和想法。

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到头来,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会让自己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咨询师李蔚有个朋友叫林嘉,之前成立了一家工厂。

林嘉喜欢参加各种饭局,借此打通销售渠道,但对于工厂的事却不闻不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