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剧艺术
传递艺术思想,提供交流平台。对京剧艺术进行全面介绍研究。线上线下两手抓,国粹可以接地气,为你展现并不高冷的京剧艺术和并不遥远的京剧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突发!开曼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 ·  昨天  
直播海南  ·  四川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一飞机在菲律宾南部坠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剧艺术

戏班里有一句话:"杨三爷红在死后"

京剧艺术  · 公众号  ·  · 2018-12-07 23:58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戏班里有一句话,说:"杨三爷红在死后"。 的确,京剧老生的一代宗匠杨宝森先生生前是一位寂寞、清贫的艺术家。尽管在40年代,他已名列" 四大须生 ", 但是,那种红灯高悬、 满坑满谷的火红场面以及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的名伶风采从来与他无缘。但是"杨派"艺术在杨宝森身后,特别是"文革"以后逐渐的"红" 了起来。在今天的京剧界,"杨派"已属"显学"。"杨迷"遍布全国,连港台的票房也风行 "杨派"。 当今杨派名家有:杨乃彭,于魁智,张克,杜镇杰,李军等。



杨宝森(1909-1958) ,安徽省合肥市人,三十年代末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为"四大须生",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出身梨园世家。八岁学艺。曾拜陈秀华、鲍吉祥为师,学余派。后带艺搭班入斌庆社科班。十四岁登台,1939年组建宝华社挑班演出。出科后与筱翠花(于连泉)、程砚秋、荀慧生等合作演出,代表剧目有《伍子胥》、《失·空·斩》、《击鼓骂曹》,《洪羊洞》、《碰碑》、《清官册》、《桑园寄子》、《二堂舍子》、《卖马》、《打登州》、《捉放曹》《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痕记》、《搜孤救孤》、《乌盆记》、《摘缨会》、《一捧雪》、《桑园会》。



杨派特点: 吐字坚实有力,实中有虚而不轻飘,使得每个字、每个音听起来都十分饱满、醇厚。他在唱腔处理方面更有新意:高低音的变化幅度虽然不大,但是把抑扬、强弱、虚实、大小等种种关系表得错落有致、柔中见刚,其旋律与节奏舒展流畅,气口处理巧妙得当,有时一气呵成,声情并茂,振奋人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