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IP古装玛丽苏太多,我都没功夫刷,今儿挑一个去年刷过的《秀丽江山》来八。这剧以东汉光武帝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王莽末年至汉室中兴的一段乱世情仇。
刘秀怎样专情阴丽华,怎样被迫周旋于两个女人的那点破事,不是本文讨论的焦点。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曾盛赞“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刘秀到底何德何能?王夫之为啥这么夸他?
刘秀的父亲刘钦是刘邦八世孙,原是南顿县令,共有三子三女,除了第三子刘秀之外,还有长子刘縯、次子刘仲、三个女儿刘黄、刘元和刘伯姬。刘秀九岁的时候父亲就早亡,于是兄弟几个被叔父刘良收养。刘良做过萧县县令,对侄子们“抚循甚笃”,从刘秀青少年时能去长安读书,就看得出叔叔对侄子的培养是花了很大心血的。
刘秀耕读为生倒也逍遥自在,大哥刘縯却好侠养士,常常笑话三弟没出息。王莽末年,寇盗蜂起,刘縯以刘姓皇室后裔的身份举事,水到渠成。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老实人刘秀也造反了,兄弟二人分别在舂陵和宛城兴兵。起初刘秀连匹马都没有,只能骑在牛背上代步,攻占新野以后才弄到一匹战马。这一年,刘秀二十八岁。
按后汉书的说法,刘縯素来交游广泛,心思活络,越乱越有机会。而刘秀料定哥哥一定会趁势起兵,自己举事纯粹是为了和哥哥有个照应。兄弟俩合兵一处的时候,乡人平时都惧怕刘縯,生怕他一个不高兴就杀人,但一看刘秀这老实人也在队伍里,才放下心来。
大哥刘縯
史书记载,刘秀一开始没想过做皇帝。他最初的梦想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只想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做一个保卫京城的武官,如此而已。当年刘秀的老祖宗刘邦在围观秦始皇东巡的时候,可就羡慕不已,“大丈夫当如此”,这种野心刘秀是没有的。直到哥哥刘縯被杀,跟在哥哥后头帮衬的刘秀,不得不考虑单干了。
刘縯是死在族兄、更始帝刘玄手里。刘縯、刘秀哥俩一开始依附于绿林军,而绿林军推举同为汉室后裔的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刘縯、刘秀两兄弟太能干,又同是刘姓宗室,自然被更始帝忌惮。特别是刘縯,本就心高气盛,但是有霸主的气质却没有当霸主的命,一不留神就把命搭上了。
光武帝刘秀与更始帝刘玄关系图
以刘秀小心谨慎的性格,对阴谋是有所察觉的,也曾提醒过刘縯。但是兄弟俩各自征战,哪能时时照应得到,刘秀自己也不是没有命悬一线的时候。昆阳之战中,刘秀的队伍只有2万多人,而王莽派来40多万大军,敌众我寡这还不算,王莽这边跟魔兽似的,“群象虎狼猛兽,放之道路,以示富强,用怖山东”。但刘秀奇迹般地守住了昆阳城,昆阳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彻底击溃了新莽政权的信心,3个月之后王莽就被杀了。
群象虎狼猛兽,放之道路,就问你怕不怕
刘秀得知大哥死讯的时候,他非但不能向仇人更始帝兴师问罪,甚至连为刘縯服丧、表示哀戚都不能,因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许是刘秀军功卓著还堪大用,也许是他本分谨慎,又或者是出于对族弟的一点点愧疚,更始帝没有对刘秀痛下杀手,反而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没过多久又因功封萧王。
因为杀兄之仇,刘秀已与更始帝离心离德,几个月后,自己脱离更始帝监控范围、羽翼渐丰之时,就公开决裂,不受更始征召。公元25年,刘秀平定北方,跨州据土、甲兵百万,在手下将领的再三奏请下,终于登上帝位。
刘秀
“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王夫之为何对刘秀评价那么高?看看他怎么对待名士、功臣、百姓、和家眷,怎么处理内政外交,你就知道答案了。
王夫之乱入
刘秀少年时去长安念过书,具备一定的儒学修养,而且也喜欢谈书论道,哪怕在战争间歇,也是如此。他手下的伏波将军马援就称赞他“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双”。这位马援将军,是三国时马腾、马超的先祖。
这就不难理解刘秀为什么热衷于发展儒学、尊敬名士了。南阳宛城有位硕儒,名曰卓茂,精通诗、书,西汉末年做地方官时,深受百姓称赞。刘秀称帝后就把他请来,任为太傅,封褒德侯,这个时候卓茂已经七十几岁了,卓家两个儿子也分别封了官。不久卓茂去世,刘秀车驾素服,亲临送葬。
太原人周党,学问渊博,名高一时,称帝后的刘秀也慕名请他出仕为官。周党被召见的时候,穿着短布单衣、谷皮束发,也不通报姓名,直接就嚷嚷我不稀罕做官。当时觐见皇帝,对衣着和言谈是有礼仪讲究的,特别是要先向皇帝自报姓名。周党的“不讲究”,就被人参了一本,说他大不敬,可是刘秀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赐帛四十匹,让他回家去了。
刘秀的低姿态,为他招徕了一批名士辅佐,比如宣秉、杜林、张湛、王良。难怪王夫之对他推崇有加。
比起某些皇帝,要用人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利用完就叫人家牛夫人,揪到小辫子保不齐还要大开杀戒,刘秀简直是感动中国的老板了。
唐初名将李靖对唐太宗说:“光武…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以此论将将之道,臣谓光武得之。”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保全了功臣,但刘秀要比他早得多。首先,刘秀陆陆续续地给功臣封侯、分封食邑。称帝头一年封了三十余人,第二年又封了二十余人,食邑最大的有四县之多,超过了“封侯不过百里”的祖制。面对封地给出去太多的质疑,刘秀是这么说的, “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 刘秀说这句话的时候挺自信的,但这个时候他根本没明白其中的隐患,此时先按下不表。
封赏功臣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有机会刘秀就宴请功臣,忆苦思甜。公元37年,终于完成统一大业后,刘秀又给总共三百六十五人增加食邑,更改封号。有时候刘秀还让功臣自己提,想要封到什么地方尽管说,以至于京城附近和南阳等富饶郡县的土地,都分封得差不多了。
尤其难得的一点是,对有能力的功臣,刘秀也不怎么猜忌。比如镇守关中的冯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有人就提醒刘秀得防着他点儿,免得冯异拥兵自重。冯异收到消息,立即上书申请调离,以避嫌疑。刘秀给冯异吃了颗定心丸,他回复道:“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
冯异
刘秀一边封赏功臣,一边将实权拢到自己控制的尚书台机构。尚书台的官员直接听命于皇帝,分掌全国政事。除此之外,他还在宫廷内设置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中黄门等职务,负责传达皇帝的旨令和诏书。御史台、司隶校尉和州刺史这三套监察机构,也牢牢地监控着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政绩。这样一来,功臣们有高官厚禄又无实权,既没有生异心的必要,也没有生异心的机会。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命人在洛阳南宫云台阁,给他父亲刘秀的二十八功臣画像,史称云台二十八将。终刘秀一世,这些功臣全部得以保全爵禄。
能善待名士功臣,还不算什么,最让人惊讶的是刘秀对自己曾经的对手和仇人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大度。
刘秀在河北时,与王郎相争,河北的一些官吏把赌注压在王郎身上,纷纷向其投书讨好,为表忠心信里也少不得贬斥刘秀。刘秀击败王郎之后,将搜到的这些信一把火都烧了。以前谁投靠王郎谁骂过我,我不想知道更不想追究,河北群豪顿时松了一口气。刘秀对降将也采取用人不疑的态度,投降的人纷纷议论:“萧王(刘秀)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杀兄仇人更始帝刘玄,在被赤眉军追杀时,如丧家之犬,无处容身。已经称帝的刘秀发布诏书,封刘玄为淮阳王,还嘱咐手下,如遇刘玄不得加害,否则罪同大逆。刘玄最终是被赤眉军缢杀的,光武帝“闻而伤焉”,还下令厚葬其于霸陵。刘玄的三个儿子也得到了妥善安置,被光武帝封了侯。但咱们腹黑地想一想,刘秀幼年丧父,长兄如父,杀兄之仇都可以不报,这不符合儒家的观念吧,何况他还算饱读诗书。刘秀这么做的动机先不论,只看效果,以德报怨的直接影响是,更始帝旧臣的迅速归附。
更始旧臣朱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朱鲔曾被刘玄拜为大司马,刘玄杀光武帝大哥刘縯的时候,朱鲔就有份参与。刘秀称帝后率军攻打朱鲔镇守的洛阳,久攻不下,便派人劝降。朱鲔知道杀兄之仇不是小事,因此顾虑重重。刘秀指着黄河向中间人发誓,只要朱鲔献城归降,可保留官爵,绝不加害。朱鲔投降后,官拜平狄大将军,封扶沟侯,后来官至少府,爵禄终身,传袭后代。
打败赤眉军之后,刘秀与赤眉军所立的傀儡小皇帝刘盆子谈话,刘秀问:“自知当死不?”刘盆子人小鬼大,回答道,“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赦之耳”。光武帝笑曰:你这小家伙真狡猾,给我戴高帽子哄我赦免你,刘家宗室没出蠢人啊。杀兄之仇都忍下了,刘盆子这个小傀儡又算什么呢,刘秀仍把他当同宗对待,并奉养终生。
刘秀娶到梦中情人阴丽华的时候,这对新人还笼罩在大哥被杀的阴影中。出于安全考虑,为避免更始帝的迫害,刘秀把阴丽华送回了新野娘家。等阴丽华再次回到刘秀身边时,他已经又以正妻之礼娶了另外一个妻子郭圣通。
一边是共患难的结发妻子阴丽华,另一边是带着娘家势力来结盟的新妻子郭圣通。刘秀在情感的天平上更倾向于前者,但后者因更早诞下子嗣,并且家族背景更深而做了皇后。郭后嫡长子刘彊被封为皇太子。尽管更喜爱阴丽华,但刘秀并未将偏爱表现得特别明显,他的十一个儿子中,郭圣通和阴丽华各生了五个。有时候真觉得刘秀太厉害了,连两个老婆生的儿子都分配得很公平。
后来郭皇后终究是以“怀势怨怼,有吕霍之风”的名义被废了,她的长子刘彊自然也从太子之位上被撸了下来。皇后和太子之位让给了家族势力单薄的阴丽华和她的儿子刘庄。
郭皇后究竟是不是怀势怨怼,真相并不重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怕外戚郭氏坐大,重蹈西汉吕氏、霍氏之乱。但是郭氏母子被废后,命运并没有经历冰火两重天,他俩都得到了妥善安置。郭圣通得以出宫,到二儿子中山王刘辅的封地里做王太后;太子刘彊在母亲被废后,几次三番主动请求父亲改封他为藩王,后来果然出藩去做了东海王,刘秀因他进退有礼,还特许他使用皇帝仪仗。
刘秀死后,阴后的儿子刘庄继位时,前废太子刘彊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大好。阴太后与刘庄母子时常遣医送药慰问,以至于刘彊死前留下了一封极其感人的谢恩诀别信。这可怜的孩子是不是被吓死的啊?得知刘彊死讯后,阴太后母子亲自在洛阳津门亭为刘彊发丧。
两个妻子和她们的十个儿子,虽不见得同心同德,却也大致相敬如宾。被废的皇后和太子都得以保全,得到善终。这里边,做为丈夫和父亲的刘秀,对家庭的影响功不可没,算是做到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
而刘秀与阴丽华之间的深情,从儿子汉明帝的一个梦可见一斑。“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那时明帝刘庄已年近五十,阴太后也已亡故了十年,做儿子的梦见父母还如在生时的恩爱模样,依然悲伤得不能自己,夜不能眠。
郭圣通、阴丽华子嗣
刘秀自己种过地,因此非常注意体恤百姓,而且基本上起义之时和称帝之后这方面的态度没什么变化。在与赤眉军作战时,他拒绝了下属水淹赤眉军的建议,水淹敌军这种做法虽可取得速胜,但却要伤及大量无辜,这一做法常常被后世称道。
他在位期间还曾七次发布免奴诏令,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同时也六次下诏赦免罪犯。公元39年,刘秀下令度田和普查人口,要各州郡清查田地数量和户口、年龄,以便加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同时也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及奴役人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在治边方面,刘秀笃信“柔道行之”,对鲜卑、乌桓采取安抚、笼络政策。但这不代表一味忍让,也是要辅之以军事行动的配合,震慑辽东和朝鲜半岛,并以内附的南匈奴来牵制和对抗北匈奴,从而相对减少东汉的用兵次数。在刘秀的经营之下,被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情况得以恢复,出现了人口增加、生产发展、豪强收敛的中兴局面,边疆地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固。
刘秀对功臣的慷慨分封,终究还是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实行度田的时候,遇到了豪强的极大反弹,特别是刘秀起家的河南,是很多功臣食邑所在。“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帝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豪强与皇权的矛盾有时候被转嫁到农民身上,严重的时候还引发过民变。
看刘秀保全功臣,就知道他是个念旧及护短的人,对自己的家人那更是没话说。刘秀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战乱中被杀,因此他对于仅剩的两个姐妹,宠得没边儿了。湖阳公主刘黄包庇杀了人的家奴,而洛阳令董宣当面指责公主过失,并处死其家奴。这事闹到了刘秀那儿,刘秀偏袒姐姐,要杀董宣出气,不想董宣宁折不弯,当场撞柱,被人拦下。为了找台阶下,刘秀又令董宣向湖阳公主叩头谢罪,董宣还是不从,皇帝命人按着董宣的头,都不能使他就范。于是刘秀只得作罢,称董宣为“强项令”。
光武帝还有个特点是迷信谶纬。谶纬也就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以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及天人感应为理论依据。其实在西汉时,很多人都信这个,不独刘秀一个。但刘秀打下江山,登基为帝,《赤伏符》这本图谶的预言在笼络民心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开国皇帝偏好什么,那自然是上行下效,渐成定势,到刘秀的儿子刘庄即位后,谶纬甚至向正统儒学的地位看齐,影响了朝廷的正常决策。东汉末年黄巾军提出的预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不能不说是受此风影响。
而光武帝“柔道行之”的治边思想,也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借助内附的南匈奴对抗北匈奴,汉匈关系好于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的时候,东汉在汉匈关系中也常常占据有利地位。但怀柔南匈奴、牵制北匈奴,需要花钱,不然不善耕稼的南匈奴凭什么替汉人与北匈奴对抗呢?汉朝自己也逐渐放松了边境的军事建设,“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
不知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刘秀和他的云台二十八将,听到此话,又有何感慨。
参考文献:
范晔,《后汉书》
黄朴民,《光武帝刘秀的政治智慧与治国方略》
余兆木,《叙论两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西汉初期至东汉前期》
谭浩,《刘秀集团与东汉帝国的建立》
沈刚,《东汉皇权与谶纬关系述略》
于左,《那些和谶纬有关的历史》
曹金华,《有关刘秀“度田”中民变事件的镇压方式问题》
王忠全,郭玮,《试论汉光武帝刘秀的治国思想》
黄宁,《刘秀废黜郭后的政治动因探析》
陈金凤,《汉光武帝边防政策及其相关问题论析》
朱绍侯,《刘秀与他的功臣》
【周边贩卖】
我们撑了3500年的伞其实很反人性,这位大叔一招将其颠覆,恢复了伞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