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七公片区开发
高端基建融资:片区开发,ABO/F-EPC,PPP,专项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颜宁(山东人),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昨天  
鲁中晨报  ·  噩耗传来!已确认,遗体被找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七公片区开发

园区开发丨细数招商引资那些自欺欺人的内卷噱头

七公片区开发  · 公众号  ·  · 2024-11-07 11:25

正文

◆◆
七公片区开发

◆◆

七公片区开发是基建融资领域遥遥领先的专业公众号。七公具有20年超1000亿元的政府基建项目筹融资经验, 专注于片区开发的顾问咨询和业务指导,尤其擅长搭建片区开发合规架构和融资路径 。七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咨询机构, 现已分布在全国十几个地区, 诚恳邀请咨询机构建立合伙人合作机制,并支持合作机构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服务。

写在前面

有些所谓的招商技巧,并不是不能用,而是大家都在用,都以为练了宝典就能天下无敌,结果,革了以后才发现,宝典大家都有都练,实际也没什么乱用。


一、 那些自欺欺人的内卷技巧

我们关注了很多地区发布的招商引资正面清单十四条,措施一万条,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意义。

(一) 驴唇不对马嘴的 展会招商
从三十多年前开始,就有所谓的展会招商。
通过参加展会向参展单位招商这个办法的问题是,参加展会的单位,派出的绝大多数都是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并不负责对外投资、业务拓展方面的事项,也不感兴趣。
所以,参加展会招商的效率很低。
除非是,省市级甚至更高级领导参加的洽谈会,才可能具有较大的意义;不过,话说回来了,如果是那么大领导关注和负责的项目,就不必等着展会上唠了。

(二) 搞笑的 敲门罚点球招商
各种内卷招数里,数“敲门招商”、“罚点球招商”比较搞笑,也有类似的称为“点对点”、“一对一”走访等等,说白了,总的来说,就是不远千里直接去找人家老板谈,有点儿类似前几年广告里比较火的“BOSS直聘”,好像真有正规大企业的董事长闲的没事干去干HR的活一样。
我见识过无数个招商弟兄,不远千里地跑到人家企业大门口,一天天等着人家老板,像个孟姜女一样在人家门口等着哭长城,99.99%被人家客客气气地但实际上就像赶要饭花子一样赶走。
罚点球不是不行,遇到点球了,当然也不要踢飞。但是,离门还有一百多米的时候,你当做点球罚的话,大概率,是踢不进去的。

(三 ) 烂大街的互联 网招商
至于“互联网招商”,本质上,它跟打电话招商,并没有什么差异,没有网的时候,只能打电话、发传真,有互联网了,大家当然是用互联网。
但是,全地球人都在用,用了也没什么用。

二、 落后地区谈服务谈产业无法赶超

(一) 落后地区别谈什么产业链条布局
谈产业就是扯,七公所在的区是全国汽车产业品牌最密集的区,美国日本德国的通用丰田宝马在我们区的二三十平方公里之内各设了一个厂,汽车产业的世界“6+3”格局,我们占了其中的“3”。
不过,人家有自己非常非常成熟的产业结构,非常非常成熟的供应链布局,比军队都成熟,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用得上我们去帮助分析产业链条吗?
其他产业也是如此:地方政府并不比产业投资人更了解产业链条和布局,越基层的地方政府越不了解,越难以跟上产业布局的变迁。
所谓的产业链目标化、精准清单化、产业集群化,都是喊一喊过过瘾,经济生活实践中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比想象中复杂多了。
或者换个角度说,产业链招商不是不行,但目前应用于招商引资的产业链条研发程度,跟主机厂比起来,距离招商实操需要,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二) 落后地区谈服务无法实现赶超
说到服务,在七公做招商的二十多年里,当时开发区里的企业,包括两位数的世界五百强,公检法国地税,环保安监各种费,全都是七公去协调。不能说力度有多大,但是从地方的角度讲,已经尽力了,至少不比那些企业在其他地方的时候差。
服务够好了吧?没用的,硬件和其他软件差的太多,谈服务根本就是个梦。

(三) 落后地区的服务落后得更多
读者可以用国际形势来比照国内形势,发达国家走向发达的路径,转身就不让发展中国家走了。现在一二线城市转头说要拼服务了,你落后地区拼得过么?你知道什么是服务么?贫穷限制了我们这些二三线城市干部招商服务的想象力,十年以前,七公在搞高端服务业招商,我们处的一把手连P2P这个词都不认识,问我什么是屁二屁?

三、幻想其他财政收入路径的胡说八道

(一) 吹股权财政是痴人说梦
近一年来,“股权财政吹”一度几乎甚嚣尘上,丝毫不顾我国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情况,完全忽略企业效益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也不考虑现有的国企央强地弱的客观现状,鼓吹依赖企业增加收益上缴反哺财政收入和替代土地财政,蒙骗极少数地方政府不经调研就盲目投资于市场竞争行业,甚至作为本地招商引资的通行政策。
所谓的什么“产业基金招商”、“资本招商”,实际也是扯,想招商引资,跟,想支持某个产业,是两码事,就好像,筑巢引凤跟买卖婚姻,是两码事一样。

(二) 吹数据财政是招摇撞骗
数据资产,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依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我们应当把它看做是资产,并且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但距离这种“资产”能赚钱带来财政收入,甚至于能给基建融资,对于绝大多数情况来说,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数据资产主要面临:(一) 加工成本不确定、(二) 可售比重不确定、(三) 销售行为有风险、(四) 销售收入不稳定等几大方面的障碍。
详细内容可以参阅 替代土地财政? 数据资产引领基建融资? 专家建议: 早晨尽量不饮酒。
一个砍大树的副产品:锯末子,还想盖出万里长城吗?

(三 ) 吹发债财政是恶意满满
如果说“股权财政”、“数据财政”还有一丢丢理想主义色彩的话,那么靠发债来支持财政的说法,就纯粹是满满的恶意了。无论是股权,还是数据,它们至少指向了新的生产力,标记了新的增加值GDP,这些说法不成立的原因,只是因为股权和数据所代表的增加值太少了,不及土地财政的万分之一,所以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你花了3个月假装用数据资产借来的300万,区长听汇报的两小时里,财政预算支出就花掉1000万,——区长压根就没工夫听忽悠那3个月假装骗来300万的事。
然而,到了鼓吹发债支持财政这一步,就完全没有新的生产力产生了,产品还是那么多,发债,完全不能促使财政获得新的收入。压根就没有“发债财政”这个词。

四、 “以税招商”是短期唯一主要招商工具


七公做了21年工业和服务业招商,优惠政策的关键就是税,说别的都是忽悠,都不是政府能做到的。

就像你跟女朋友相处一样,你说你有感情是你有感情,但是你得花钱,咱不说花多花少,你也要尽力而为。

你一分钱不拿,光说我对你可有感情了,那你就是耍流氓。

落后地区,软硬件都比不上先进地区,想服务,都不知道怎么服务。还不拿出真金白银来,那不是死路一条么?

现在的问题,不是返税不返税,而是在税收留成范围内,怎么支付才合规。


(一) 弱地区招商必须拿出真金白银

营商环境优劣是招商引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营商软环境是营商建设的长期重要因素,但营商硬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入门课。

地区的强弱,首先表现在营商硬环境的差异上,包括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以及资料成本等诸多方面因素。营商软环境的影响,主要会在长期上发挥影响,主要包括办事程序、行政效率、法治环境、人力资源、公平竞争、消费人口、供应链条、人文关怀等诸多方面因素。

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弱地区都难以在短期的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内超过强地区,在税收留成内,对投资人加以支持而起到补贴作用,是招商引资工作在短期内不可能绕开的唯一路径。


(二) 真金白银主要来源是税收土地

拿出真金白银,对于地方来说,主要的来源只有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而对于产业项目,现实的情况是,土地不赔钱就不错了,惦记不上的。说白了,只有税收。对于二线及以下城市来说,脱离税收谈产业招商,那才是对区域发展和社会福祉最大的不负责任。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税收,必须拿出来,没有任何疑问。当然,不是把税收直接拿出来支用,那个叫坐支,会判刑的。而是,针对产业投资者所产生的税收留成,做出预算支出安排,用于改善、弥补(或者说报销)产业投资者在营商环境方面的额外支出。

解决招商引资返税禁令的路径,是在税收留成金额的上限之下,对于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及就业等参数进行综合测算,为它赋予比税收分成返还更科学的算法,并通过城投平台公司的风险分担机制,将这些资金用于对企业直接产生效益的生产经营配套支出之上。


(三 ) 合理设定招商政策计算参数和公式

不能针对税收留成进行挂钩,但是政策并不禁止对GDP、固定资产、就业人数、拉动上下游企业GDP等等指标进行挂钩。

而且,GDP=工资+税收+企业盈利+折旧‌‌

也即,税收=GDP-(工资+企业盈利+折旧)

其中,工资=就业人数×平均薪酬

另外,简单的说,折旧=固定资产投资/折旧年限

所以说,对招商引入企业的支持资金额度,完全可以利用f(GDP-企业盈利)的公式来进行粗略计算,也可以加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本地就业人数等因素。

近年来,我们也关注到有些项目还加入了安全生产、环境友好、科技研发、产城融合等方面的评价因素,但是,除了安全生产、环保要求等可以作为否决性因素以外,由于其他因素的可控性弱,故不宜作为主要指标来参与考核评价。


除特殊说明外,文中数据来源于企业预警通APP


广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