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国机集团有5个集体和7名个人获得表彰。这些劳动模范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以下是其中7名集团“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叶林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队长
作为国机集团首支新质生产力青年突击队队长,他勇当开路先锋,解决了多项高端航空领域的难题,创造了世界纪录。
关键观点2: 范志超: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极端条件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工程科技研究,取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为国家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和安全运行作出了贡献。
关键观点3: 栾林: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专家
在职业生涯中带领班组职工实现大轮拖系列产品的顺畅加工和智能化产品的快速市场化,为中国农机装备自主创新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努力。
关键观点4: 汪瑞军: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工作者
长期工作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技术领域科研一线,攻克多项关键技术,为保障国家重大工程装备制造技术升级作出突出贡献。
关键观点5: 李文超:国机精工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专家
勇攀技术高峰,成功攻克高端轴承的关键技术,为航天工程提供配套,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关键观点6: 杨庆源:恒天集团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线工作者
扎根生产一线,积极参与重点攻关项目,解决多项生产瓶颈,注重人才培养,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观点7: 蒋剑虹:中设集团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专家
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市政工程、环保工程技术服务,主持多项国家和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为国家和湖南省的重大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正文
近日,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国机集团5个集体7名个人获得表彰。
他们是国机劳动者的杰出代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同了解7名集团“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
共同感受劳模精神,
奋勇争当时代先锋。
他是国机集团首支“新质生产力青年突击队”队长。他迎接挑战,勇当开路先锋,成为我国8万吨模锻压力机首位操作手,压制出C919大飞机主起外筒、机身框梁结构件等多类大型高端航空模锻件,锻造出世界最大燃气轮机涡轮盘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创造了8万吨模锻压力机“巨无霸”的世界纪录。
他胸怀“国之大者”,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长期从事极端条件重要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工程科技研究,牵头负责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为国家相关重大装备国产化和长周期安全运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贡献。
他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带领班组职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高精尖齿轮加工技术,实现了大轮拖系列50余种产品的顺畅加工,效率提升150%,大幅缩短了关键产品加工周期;他还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LW4004-1、LW2304等智能化重型轮拖产品的试制和量产,实现了智能化产品的快速市场化,为中国农机装备自主创新、护航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努力。
他长期工作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技术领域科研一线,面向我国重大装备材料制造和高端农机装备低成本/高性能关键零部件制备技术的“卡脖子”攻关需求,在高可靠性热障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舰载机关键零部件功能薄膜材料与制备技术等方面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产业化,为保障国家重大工程装备制造技术升级作出突出贡献。
他勇攀技术高峰,积极承担了众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功攻克了一批高端轴承的关键“卡脖子”技术,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一批大国重器亟需的高端轴承,成功配套于“嫦娥”探月工程、“长征”系列火箭等航天工程,精心打造了一支善打硬仗的铁军,极大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航天强国建设和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刻苦钻研技术,积极参与重点攻关项目,解决了多项生产瓶颈,申报技术创新项目20余项,为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流纺机设备不断努力;他注重人才培养,经常为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开展培训,将自己的技术和心得体会传授给更多的青年技术工友,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蒋剑虹
中设集团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他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市政工程、环保工程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工作,主持国家、省市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10余项,获授权国家专利50余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项目中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为国家和湖南省重大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