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白云仙院
此时正是修行时!关注白云仙院,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白云仙院

道家修炼必知:西派丹法中的“钻杳冥”,到底是怎么个“钻”法?

白云仙院  · 公众号  ·  · 2025-01-16 07:36

正文



1


李涵虚真人指出:“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但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虚无。噫!先难而后获,全身要舍得。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今之学者,进锐退速,安能入道耶?”


又说:“大道者,先要清净身心,调理神气。其甚者,要能一切放下,钻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有真效验。彼无功而妄想效验者,亦终为不得效验之人也,反唇相诋,何足病之?”


有道友询问,到底什么是“钻杳冥”呢?


这个问题,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杳冥”?


《老子》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窈兮冥兮”,就是“杳冥”,杳冥之中,有“精”、有“信”发生和显现,因此说,杳冥是修炼到某一种程度时所出现的一种状态,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杳冥态”,这种状态是什么样子呢?大家可以用“钻杳冥”的功夫来验证一下!


既然“杳冥”是一种“状态”,怎么达到呢?——这个功夫,李涵虚真人称作“钻杳冥”。


我们看一下,什么是“钻”?可以拿出一个木螺丝,看看怎样将木螺丝进入到木板之中,木螺丝进入木板,需要在顶端给一个压力,之后旋转木螺丝,之后进入到木板中, 可见,旋曲转动而入,谓之钻。


《易经》有言:“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可以说,钻,就是一个“曲成”二字。



2


且看李涵虚真人讲:“其为气也,至小至柔,以曲养而无害,则聚乎虚空之中,是集精所生者。”


这个“曲养”,就是《易经》中所说的“曲成”,是道家“养气”的功夫,也就是西派“心息相依”之功,在“虚空之中”做调息养气的手段,因此说,“钻杳冥”就是西派丹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之诀。


汪东亭指出:“约几息就能杳冥恍惚,几息就能大定,最要紧是“周身麻木”四字,是在心息相依之麻木,是在杳冥恍惚时麻木,是在大定时麻木,又麻木得几分钟时候。”


徐海印讲说:“以我虚寂,感召外来真阳,入我身中,当真阳来时,浑身上下,俱感酥软,由酥软而转为麻木,由麻木而入混沌,不识不知,如活死人一般。斯时我身与虚等,心与空等,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我之小天地,融化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以尽虚空、遍法界之真阳,养我一身,彻内彻外,透顶透底。”


汪老、徐老所说,都是“钻杳冥”的真实景象,大家在做”心息相依“功夫时,可以注意体会一下。



3


我们再看李涵虚真人《收心法下手功夫》所讲:养生之道,真息为本。


曹文逸云:“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


诚要言也,下手功夫,先静心,次缄口,次调息。心静则气平,不调之调为上。鼻息平和,然后闭目内观,神注肾根之下,阴跷一脉,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心太严则炎,务必顺其自然,即文火也。心太散则冷,务必守其自然,即武火也。


文武烹炼,始终妙用。内息匀称,勿忘勿助。是时也,心如虚空,有息相依则不虚,有息相随则不空,不虚不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气息绵绵,心神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之谓钻杳冥。杳冥中有气,一神独觉,此乃真息也。真息发现,薰心酥痒,还要按入腔子里虚无窍内,积之累之,则命蒂生而阳气自长,乃可以开关运气矣。


以上李祖所讲,与汪老、徐老所说,是否一个样子呢?


或有道友说:是有类似处,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答曰:是的,仅仅阅读文字,是不一样,但是精神实质,是一样的,没有差的。


有有说:李祖要求的是——“闭目内观,神注肾根之下,阴跷一脉”上凝神调息,可不是你们说的”身外虚空“呀?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医学之声  ·  鼻局部用药该如何抉择?
7 年前
摩拜单车上海  ·  魔都闹市区惊现巨型摩拜!!
7 年前
创业家  ·  风投圈病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