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网创始人胡建国表示
14
年的过程不是坚持,而是创造。创造音乐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落网的前十年一直都在做这个领域内最纯粹的内容。“不盈利,追求一种平衡。”
十四年前,一个人因为喜欢分享音乐而建了个网站发展至今。这个人叫胡建国,这个网站叫落网。
落网是国内较早的独立音乐平台。至今还一直保持着极简的风格,看似小众,但沉淀了几百万的深度用户。回顾落网的发展之路走的比较坎坷。不过因为用户的支持和帮助,落网走到了现在。
落网的忠实用户是真正喜欢独立音乐并懂得独立音乐的群体。反观也能说明落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落网坚持做PGC模式的音乐期刊目前已经938期。
创始人胡建国表示14年的过程不是坚持,而是创造。创造音乐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落网的前十年一直都在做这个领域内最纯粹的内容。“不盈利,追求一种平衡。
”(信息来源36氪)
如今,随着独立音乐大潮来袭,现场音乐市场变好和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落网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有了
APP
版本,并开始寻求变现。比如付费期刊,周边和建立线下实体空间。
今年音乐中国博览会上,落网创始人胡建国做了精彩演讲,讲述了对落网线下拓展之路的探索。
下面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落网创始人胡建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听说过落网,我们已经有
14
年的历史了,算比较早的音乐创业公司。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从线上走到线下的一些历程。
创办落网是因为自己很喜欢音乐。
我从高二的时候就开始做音乐分享了。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到音乐公司里面负责
一些
产品,
03
年我整理一个团队做了落网。
我认为音乐内容本质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很多优秀的音乐内容并没有被发现。
于是我们走上发现优质内容这条路,主要做一些优质音乐的推荐。几年的时间里,落网共分享了上千期的音乐内容,包括采访了上万个独立音乐人,做一些音乐报道。
这三年来的时间里面,我们达到了这样的数据:整个产品的
APP
用户
超过四百万,网站也有三百多万用户。我们每年有
58
亿次的播放量,在
47
个城市有落地活动。有一千期音乐优质期刊和五万多的付费用户。
落网一直没有做曲库,没有做更大的量,我们做的就是发现优质内容,希望把这些内容呈现给用户。
落网陪伴很多人从学生时代走到了工作,现在自身也收获了很好的成绩。所以去年我们走到了线下,因为我们发现落网上太多的人在评论着自己的感受、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经历。
我们想做一些新的尝试,让虚拟的东西变成现实有质感的东西,加强互动体验。
最开始的时候通过发起众筹去做这样一个空间,当时蛮忐忑的。让人欣喜的是,我们广州店落空间
180万的众筹一天全部完成
。做这个空间,我希望酒吧、咖啡馆、
LiveHouse
这三个功能相结合。我们选地址会是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广州去年
6
月份开业到现在,这个场地已经做了上百场演出。包括一些
国外的乐队和
具有实验性的演出。
第二家开在了北京,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到了两百多万的资金。
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在鼓楼大街那儿,一个胡同里面。胡同是很具有文化气息的一个地方。
为什么通过众筹去做这个事情呢?
落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内容,获得了用户的信任。这些用户从线上到线下参与了进来。广州店和北京店完成众筹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用户说你们落网在每一个城市开一家就跟投一家。
我后来想一想发现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音乐梦想,都有自己开LiveHouse或者开空间的梦想,但缺少自己的品牌,缺少用户体系,缺少执行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