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鸟瞰图 。
(资料图片)
4月23日,记者从
武汉市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
上获悉,今年是武汉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该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周期、精细化建设管理理念,实施十大工程,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武汉。
加强空气质量立体防控,谋划实施500个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推进汉江南岸综合治理项目,新增硚口5公里滨江碧道,打造“百里廊道新亮点”。
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日,新增溢流污染调蓄能力24万立方米。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完成20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130个和美乡村村湾。
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模样。
(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摄)
提升道路环境品质,推进全市150条重要道路缘石坡道“零高差”改造,修复20万平方米破损人行道,整治提升4万个井盖。
推动出台中心城区桥下空间利用规划;持续开展燃气安全“大起底排查、全链条整治”;808座城市桥隧安全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桥梁抗倾覆整治工作。
江汉城管使用新型材料安装
窨井盖,
噪
声
不再扰民。
持续打造洁净城市,开展“深度保洁”,道路机械化清扫覆盖率、洁净率均达到90%以上,做到路面见本色、设施见底色。
建设4处建筑弃土集中消纳场,新改扩建4座装修垃圾处置厂。优化公厕布局,新改扩建城镇公厕150座,推进300座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
新能源环卫吸扫车正在清洗道路。
积极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压实各方责任,推进居民小区向全域推开延伸,农村区域探索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创新分类模式,推行街道(乡镇)主责、物业管理主导、服务外包补充的垃圾分类模式,有条件的小区实行智慧分类。
推进2万个分类投放点微改造,建设1500个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改建升级50个垃圾收集转运站。
江夏区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屋。
新改建张家湾人民公园、佛祖岭公园、后襄河公园等10个城市公园,新建塔子湖村U19绿地等80个口袋公园。
织密绿道网络,打通绿道断点,建设东湖绿道三期、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示范段、汉口绿道示范段二期等105公里绿道。提升发展大道、京汉大道等80条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复兴路、白沙洲大道等林荫路110公里。
东湖绿道三期放鹰台段已建成。
(通讯员费帆供图)
聚焦工地管理,保持工地内部及出入口环境整洁,持续实施围挡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四环线以内禁止新建混凝土搅拌站。
聚焦窗口形象,进一步提升三大火车站、进出城道路、红色资源点位等周边环境秩序。
武汉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历史风貌区建设试点工程,筹划推动10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治理背街小巷,推动300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着力改善群众身边环境。
持续打造30处精细化管理片区,塑造环境优美的城市地标。持续推进100处空置地块综合治理。
江岸区历史风貌区。
巩固“两江四岸”景观亮化品牌,完成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龟山电视塔等地标建筑景观亮化提档升级,利用桥下空间、街边小游园打造微光小景观,增加景观节点。
推进500处特色街区、早夜市规范外摆,修订户外广告设置指引,支持商业街区采用新兴形式广告。
武汉两江四岸夜景。
(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