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已通过AACSB、EQUIS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以“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为使命。打造中国商界黄埔军校,我们愿与您携手并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橡皮能不能黏住尺子?小学生都知道DeepSe ... ·  5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110/119/120/122可视化报警,到 ... ·  昨天  
中科院物理所  ·  当天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科研论文 | 张一林副教授发表一A重要核心期刊论文(一)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公众号  ·  · 2020-01-14 18:33

正文


编者按


秉承“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的使命,我院扎根于中国情境,致力于管理理论创新及管理实践的研究。近年来,我院科研成果丰硕,高水平论著持续涌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推出中大管院2019年科研力量系列文章,向大家展示管院近期的科研成绩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管院科研世界。


教师姓名: 张一林 副教授

论文题目: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PPP) :不完全合约视角下的公共品负担理论

刊物名称: 经济研究

期刊卷期数: 2019 年第4 期

所有作者: 龚强、 张一林(通讯)、 雷丽衡

学校类别: 一A重要核心期刊论文




论文摘




地方政府出于维护和提高公共福利的目的,有激励待社会资本进入后,利用PPP 合约的不完全性对PPP 项目进行行政干预( 例如,调低公共品的收费价格) ,后果是社会资本的利益受损,这是社会资本作为公共品提供者面临的“公共品负担”。基于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博弈模型,本文揭示了在不同发展阶段,地方政府推广PPP 模式的不同最优策略。20 世纪90 年代尝试开展PPP 模式时,由于PPP 项目数量较少且市场对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事前给予社会资本优厚条款,待社会资本进入后,再以施加公共品负担的形式提高公共福利,避免社会资本获得过高的私人利益。不同于过去,当前PPP 模式被作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和稳定地方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但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已大幅提升,如果地方政府仍然事后对社会资本施加公共品负担,将严重弱化社会资本的进入激励,引发PPP 项目落地难、实施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指出,当前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是通过合理界定自身权力边界,减少地方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唯此才能提高社会资本的进入激励,让PPP 模式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保障公共品供给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简介




张一林,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博士,致力于公司资本结构和国家金融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等学术期刊,获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评论》、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 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