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评传
[英]罗伯特•夏克尔顿 著
沈永兴 许明龙 刘明臣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4月
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所有现代的伟大思想都源自孟德斯鸠
还原
《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创作历程
与启蒙哲人的丰富现实经验感和政治历练
译者序(节选)
任何先进思想并不能凭空产生,法国的启蒙运动是直接继承了英法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并且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是笛卡尔,他是一位唯理主义哲学家,崇尚理性。他的哲学体系虽然是二元论,但他的物理学是唯物主义的。孟德斯鸠受笛卡尔的影响是明显的,他曾自豪地宣称,笛卡尔是他的先师,说:“那些同意我们观点的人,能够以身为严格的笛卡尔主义者而自豪。”例如在《波斯人信札》第97封信中,孟德斯鸠强调,自然界有两条规律,第一条是:任何物体,除非遇到障碍,都倾向于直线行进;第二条是:任何物体,当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时,皆有离心倾向。因为物体离心愈远,它划出的线条愈接近直线。他认为这两条法则是认识自然界的钥匙,而这两条法则是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一书中确立的,孟德斯鸠在诸多规律中选定这两条,企图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很能说明他是一个笛卡尔主义者。
另一个对他影响较深的哲学家是皮埃尔·培尔,他继承笛卡尔的怀疑论,并前进了一步。他著有《历史与批判辞典》,不仅批判了宗教神学,而且批判了形而上学。马克思曾指出,培尔“用怀疑论摧毁了形而上学,从而为在法国掌握唯物主义和健全理智的哲学打下了基础”。皮埃尔·培尔的哲学思想对孟德斯鸠也有很大影响,例如,1716年6月18日,孟德斯鸠在波尔多科学院宣读过一篇关于宗教问题的论文,指出宗教乃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惧怕,也不是虔诚,而是出自一种需要,才建立了罗马人的宗教,而这是任何社会所必要的”。为进一步说明这一点,他还从奥古斯丁著的《论上帝之城》中摘引了培尔曾经引用过的话:“世上有三种神祇:诗人创造的上帝、哲学家创造的上帝和法官创造的上帝。”显然这些思想均来自培尔。有一位史学家J.雷伊在一篇文章《培尔的<辞典>与<波斯人信札>》一文中提出,孟德斯鸠曾读过培尔的著作,而且在《随想录》第104条中,曾经提到过培尔的著作。本书作者夏克尔顿先生曾专门写过《培尔与孟德斯鸠》的文章,论述了培尔对孟德斯鸠的影响。
至于霍布斯,细心的读者都可以从孟德斯鸠的著作中看到他的影响,例如在《波斯人信札》第11封至第14封信中,我们不难看到孟德斯鸠用寓言的形式描写穴居人的故事,以验证霍布斯的理论,即描写人性恶。但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一个社会若是建立在霍布斯理论的基础之上,那是无法维系多久的;但若以美德为基础,就不会灭亡,而必然发生变革,产生治理的机构。在《论法的精神》中讲到人类社会产生以前存在“自然状态”,遵守“自然法”的说法,也无疑来自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关于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启发,当然结论也反其道而行之。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类互相残杀,而孟德斯鸠却认为有“自然法”的约束,自然法的原则有四条。另外,洛克在《政府论》中关于分权的学说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论李维》中所表达的政治观点,更是孟德斯鸠熟悉并在其作品中经常引用的,这里不加详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孟德斯鸠成长为一个启蒙思想家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当然从历史背景而论,当时的法国封建制度已是千疮百孔、处于崩溃前夜,客观的历史条件也在呼唤能够以先进思想对封建主义严加抨击的先驱者,这是时代的需要,而孟德斯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脱颖而出,成为启蒙运动中的主将之一。
这里还想顺便说一句,从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猛烈冲击和为资产阶级革命起到鸣锣开道作用的总体而言,我们可将以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为代表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称为启蒙运动。但是对它的理解切不可简单化,甚至在青年中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这是一场有组织的、统一的、团结的运动。其实不然,事实上,一些启蒙思想家,不仅所处的时期有所差别,而且也不是经常在一个沙龙或团体中活动。他们各自分散,虽在许多方面有一致性,但观点各异,有的并无交往或互不相识,有的在个人关系方面不融洽,甚至敌对。例如孟德斯鸠与爱尔维修、达朗贝尔是好友,但与伏尔泰、狄德罗关系并不好,与卢梭几乎没有交往。至于伏尔泰与卢梭的激烈争吵及卢梭与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的决裂,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除了些个人因素外,也说明启蒙运动本身具有不同观点、不同派别和不同思想的交锋,反映出这场思想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西方现代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思想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影响深远。本书正是一部反映孟德斯鸠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的评传。一方面,作者清晰勾绘了孟德斯鸠作为庭长、院士、葡萄酒经营者、巴黎沙龙常客、旅行家和思想家的详细人生经历,展现了其不同于卢梭、伏尔泰等启蒙哲人的丰富现实经验感和政治历练;另一方面,作者利用手稿等原始文献,比照各种笔迹,清楚地辨析、还原了《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三部著作的创作历程,呈现了孟德斯鸠审慎、稳健的思想体系。
罗伯特•夏克尔顿
Robert Shackleton
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历史学家,曾执教于牛津大学,并主管牛津大学图书馆。对启蒙时代的著作有精深的研究,著有《孟德斯鸠评传》《古书的魅力》等。
沈永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编辑部原主任、副主编,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合著有《民主的历史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澳大利亚》等;参与主编《世界历史名人谱》《外国历史大事集》等;主译有《丘吉尔传》《孟德斯鸠评传》等。
许明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孟德斯鸠与中国》《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等,译有《孟德斯鸠文集》《蒙塔尤》等。
刘明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
再版译者序 1
译者序 1
前言 1
缩略语说明 1
第一章 早年生活(1689—1721年) 1
第一节 家世和出生 1
第二节 求学 5
第三节 踏进巴黎社会 9
第四节 在西南部的生活 14
第五节 波尔多科学院 21
第二章 《波斯人信札》(1721年) 27
第一节 文学传统 27
第二节 社会与政体 35
第三节 宗教、哲学与历史 39
第三章 巴黎社交界(1721—1728年) 46
第一节 宫廷 46
第二节 朗贝尔夫人 55
第三节 民间学术团体 62
第四章 论文与抱负(1721—1728年) 69
第一节 《论义务》 69
第二节 个人事务 78
第三节 法兰西学士院 87
第五章 意大利之行(1728—1729年) 92
第一节 艺术与考古 92
第二节 教会 98
第三节 邂逅 104
第四节 那不勒斯 110
第六章 英国之行(1729—1731年) 120
第一节 王室与公侯 120
第二节 政界 129
第三节 伦敦的法国人 135
第四节 皇家学会 140
第五节 共济会成员 144
第六节 文学界 146
第七章 撰写《罗马盛衰原因论》(1731—1734年) 150
第一节 《论欧洲一统王国》 150
第二节 准备与发表 155
第三节 孟德斯鸠与历史传统 162
第四节 历史哲学 168
第八章 巴黎(1734—1748年) 175
第一节 重返巴黎 175
第二节 闻名遐迩的沙龙 183
第三节 加斯科 193
第九章 在吉耶讷的生活(1734—1755年) 197
第一节 故乡与家庭 197
第二节 土地与财产 203
第三节 波尔多 211
第四节 克莱拉克 219
第十章 撰写《论法的精神》(1734—1748年) 226
第一节 零星作品 226
第二节 作出决定 229
第三节 写作方法 230
第四节 成书顺序 239
第五节 出版 241
第十一章 孟德斯鸠的法学观 244
第一节 法学中的反常之论 244
第二节 自然法 247
第三节 乌尔边与格拉维纳 254
第四节 斯宾诺莎主义 262
第十二章 政体理论 266
第一节 道德分析 266
第二节 专制政体 270
第三节 各种优良政体之比较 274
第四节 君主政体 279
第五节 其他准则 284
第十三章 自由的体制 286
第一节 分析与术语 286
第二节 政体的细节 290
第三节 政党制度 293
第四节 分权论 300
第十四章 气候与原因 304
第一节 一个学说的形成 304
第二节 气候学说 312
第三节 道德原因和物质原因 315
第十五章 法律史 322
第一节 罗马继承法 322
第二节 法兰西法律的渊源 326
第三节 法国贵族的起源 330
第四节 博大精深 335
第十六章 宗教 339
第一节 宗教的起因 339
第二节 道德与信仰 343
第三节 詹森教派 346
第四节 孟德斯鸠本人的信仰 351
第五节 宗教宽容 355
第十七章 围绕《论法的精神》的争论 358
第一节 最初的攻击 358
第二节 《为〈论法的精神〉辩护》 363
第三节 余波未尽 365
第四节 官方的态度 3368
第五节 罗马教廷 371
第十八章 令闻广誉(1748—1755年) 378
第一节 外表与性格 378
第二节 其他活动 382
第三节 孟德斯鸠与启蒙思想家 386
第四节 与世长辞 392
孟德斯鸠论著目录 398
译名对照表 408
再版后记 447
北大医学部教授:如何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东亚巨变500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
从《诗经》到《红楼梦》:10位复旦顶尖教授带你读50堂国学经典课 《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葛剑雄: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书,都在这里了
诺奖得主揭晓背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