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网红餐厅失宠,子品牌难造,不能完全归咎于消费疲软。
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西贝、太二酸菜鱼、凑凑等餐饮品牌的地方集中在两方面:贵、预制菜。
2016年,呷哺呷哺集团推出高端品牌凑凑火锅,客单价与海底捞不相上下。但现在,凑凑客单价比海底捞还要高。呷哺呷哺2023年财报显示,凑凑火锅客单价已经达到142.3元,而同样主打高端火锅的海底捞,同年客单价则降到了百元以下,为99.1元。
以平价起家的呷哺呷哺对品牌高端化具有某种执念,除了凑凑,其在2020年-2022年先后推出的子品牌in xiabuxiabu和烧烤品牌趁烧,客单价分别在120元-150元,250元范围内。
高端路线并不能让所有人买单,呷哺呷哺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呷哺呷哺翻台率为2.6,凑凑更低,只有2,在二三线城市的翻台率分别为1.9和1.8。而同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3.8。
翻台率不高,湊湊扩张速度也并未达到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曾立下的目标,每年新开80至100家门店。而且湊湊业务尚处亏损是呷哺2023年业绩净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样走高端路线的西贝,客单价也不便宜,人均客单价在90-110元左右。有网友表示,价格越来越贵,菜的份量越来越少,四个菜消费300元。“这么贵,居然还是预制菜,曾亲眼看到工作人员将料包拆开倒入锅中加工。性价比太低。”
对于预制菜的吐槽,西贝一员工称,餐厅的确有预制菜,但非常少,只有个别品是。
太二酸菜鱼也被网友质疑为预制菜重灾区。不能改辣度、光速上菜速度,都被视为是预制菜的证据。
虽然,业内对预制菜的定义并不统一,但太二酸菜鱼销售额下降却是事实,数据反映了一定的消费趋势。九毛九财报显示,太二酸菜鱼同店销售额从去年的20亿降到了现在的17亿,人均消费从去年的75元降到了现在的72元。
下滑的业绩面前,品牌们不得不一起加入降价大潮。
上半年九毛九实行了较多的促销活动,太二酸菜鱼上半年客单价下降5.3%至71元;凑凑也推出一些降价优惠活动,凑凑火锅北京合生汇门店重新装修后开业,门店进行了一定升级,加入了KTV包房元素,包房满一定金额可享免费KTV服务。还推出了168元和188元价位的套餐,以及其他可以使用100元券的折扣优惠。但比起现在爆火的平价小火锅,凑凑价格还是偏高。
西贝虽然降价幅度不大,不过也推出了一些打了八折左右的套餐,还有7.3折的代金券。
此外,品牌们还开始发力外卖场景,外卖成了业绩增长的重要手段。截至8月23日,太二酸菜鱼开出了43家外卖卫星店。九毛九集团上半年的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4.4%至5.1亿元。
外卖收入已占西贝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是西贝的一项 CEO 工程。贾国龙称,2023年西贝莜面村继续发力“西贝品质外卖”,实现年销售净额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