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称得上爆炸性的新闻,是美国确定将派高级代表团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带团前来的,将是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此君记者出身,先后在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呆过,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情报人员在阿富汗服役,追随已经辞职的弗林进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虽然并非首脑出席,但美国
“
参与
”
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蕴含了足够的信息量,称得上相当重磅的
“
神逆转
”
。
巧合的是,一个月以前,侠客岛就刊发了《
我这有个一带一路,特朗普你考虑考虑?
》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旧文。
波廷杰
参与
谁会来参加“一带一路”峰会,一直是世界各方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确认出席的嘉宾名单中,有
29
国的元首和领导人,
92
个国家的
9
名副总理、
7
名外长、
190
名部级官员,以及
61
个国际组织的
89
名代表。
在今年
4
月的
“
习特会
”
上,习近平明确表示,作为全球头号大国,欢迎美方参与
“
一带一路
”
的框架内合作;但
此前,对是否参与
“
一带一路
”
,美国始终按兵不动,
也没有派出重量级官员前往北京捧场的意思。因此,在正式消息官宣之前,
大多数观点认为
“
美国将很有可能缺席
”——
就像奥巴马政府曾经缺席亚投行那样
。
但就在峰会召开前
2
天,美国确认派代表团参加,事态完全逆转。虽然参加峰会并不必然意味着美国未来会参加“一带一路”的合作组织,但这就好比俩人约会,姑娘先答应你出来吃饭看电影,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
“
一带一路
”
最初的规划中,有几十个沿线国家,但发展到目前,显然已经不局限于地图上的两条线路,而成为一个依托欧亚大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兴、提振全世界经济的
全球计划
。
既是全球计划,主要经济体的参与就非常重要
。比如传统的西方七大工业国,首脑来华的是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因为有大选等国内事务,所以派了财政大臣、经济部长等来华;日本派了自民党干事长,欧盟来了副主席,美国则是这一代表团。加上联合国秘书长、国际组织首脑等,
“
一带一路
”
峰会的多边参与,显然已经从中国倡议变成世界共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国改变了思路?
思路
首先是中美贸易关系的改善
。此前,华盛顿的部分中美关系专家分析,如果美国
“
缺席
”
,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特朗普政府尚未形成统一的对华战略、经贸战略思维。比如,到现在为止,他提名的驻华大使刚获批准,但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国务卿、助理国务卿和美国贸易代表等职位仍无人选,团队内部对华强硬派和对华合作派仍在交锋。
但从目前看,合作派暂据上风,中美的贸易关系改善也在首脑会晤的促进下迈出了第一步。
就在宣布参加峰会的同时,中美宣布达成了十项贸易协议
,涉及农产品、金融服务、投资和能源等多个领域。
其次,特朗普政府对
“
一带一路
”
长期的观望带来了转机,这和奥巴马政府完全不同。
2014
年,中国宣布筹建亚投行时,奥巴马政府充满了猜忌与排斥,不仅拒绝加入,还主导了一场反对亚投行的
“
围剿
”
行动,没想到最后头号盟友英国带头倒戈。
事实上,
现在华盛顿智囊机构对对
“
一带一路
”
所持的主流观点是:这是一个由中国倡议的一举多得的地缘经济大机遇。
这一区域内的人口、经济规模,以及倡议所带来的天量投资规模,都是美国难以拒绝的
“
蛋糕
”
。特朗普是个商人,他不会看不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那么,我们为何如此看重美国此次参与峰会?美国又能在
“
一带一路
”
中发挥何种作用?
角色
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看来,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如果美国真能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具体合作中,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突破和机遇。
他给岛叔讲了一个故事。在跟英国
48
集团主席交流时,对方就提到,全球化有
300
年的历史,英国引领了其中的
200
年。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英国在很多方面有经验和优势,比如沿线国家的宗教、法律、英联邦国家的治理、包括当地的工程师协会、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英国都有充足的资源,来帮助中国共同解决问题。
如果是美国呢?想象空间就更大。
在现在的国际框架下,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内的国际机构,很多本身都是美国主导的。美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也可以提供多方合作的平台和实力。
“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中国邀请多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就好比中国是创始群主,是创始人,但公司要发展,公司治理结构就会变成董事会制定游戏规则、规范化团队运作的阶段。
”
王辉耀说。
事实上,
特朗普政府奉行的是
“
交易式外交
”(transactional diplomacy)
路线,较少受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干扰,也更加务实。在
“
一带一路
”
的框架内,美国与中国也确实存在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
以金融为例,据亚洲开发银行估测,
“
一带一路
”
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需要高达
1.7
万亿美元的资金。而与之相关的三家机构,分别是亚投行、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其资本总额仅为
2400
亿美元。这意味着,
美国可以在至关重要的融资领域,参与
“
一带一路
”
倡议。
与此同时,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每年都会向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提供总计约
1300
亿美元的贷款。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商业银行,而不是国家开发银行。这说明,
外国商业银行也能在
“
一带一路
”
框架内扮演重要角色。
此前,由于风险评估和监管不利,中国国有银行和开发银行在早期的海外投资项目已经蒙受过不少损失。这也促使中国的银行在海外融资贷款项目中,采取更加小心谨慎的态度。而美国和西方金融机构的参与,恰有助于保障投资回报和加强资本运营监管。因此,
美国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参与,将有利于分担中国的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在
能源、基建、大型机械、通讯、
IT
等领域,
“
一带一路
”
倡议也都能为美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根据林毅夫的测算,发展中国家每增加
1
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能创造
0.7
美元的进口,而其中又有
0.35
美元是来自发达国家。这说明,诸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乃至谷歌等企业,都会在未来分享到红利。
在王辉耀看来,如果说英国主导的全球化是
0.0
版本,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是
1.0
版本,那么“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参与改造的
2.0
版本。如果在中国的倡导下,多方合作整合起欧亚大陆、进而有助于全球经济复苏,那这件事是很了不起的。
文/公子无忌、墨非(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