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山东的杨女士为躲避亲戚借钱,做了一件事,结果竟被警方拘留了……拘留了……
原来,2018年1月25日,杨女士拨打110报警称,其家中在1月24日晚被人盗窃11万元。然而,在警察上门调查过程中,杨女士神情慌张、言语间自相矛盾。在办案民警的进一步询问下,杨女士交代了自己为躲避亲戚借钱而谎报家中钱财被盗的事实。随后,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对杨女士处治安拘留十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其实生活中,面对亲友的借钱请求,其实很多人都不喜欢借出去,因为怕对方还不了。当然,没有人愿意因为借钱的事去得罪亲朋好友。面对那些我们不想伤感情但又不想借钱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遇到别人来借钱,一定不是先关心“借多少”,而是先关心“为什么”。
为什么呢?一开始就把话题的焦点放在“借多少”这个问题上,就已经失去了拒绝借钱的机会。对方心里会这样想:如果你一开始不打算借,干吗问借多少呢?既然问了,就说明或多或少总能借一些。除非对方说出想借的金额后你不还价,毫不迟疑地借给对方想要的数目,否则对方心里也会想:你居然讨价还价之后借给我一个打过折的数目,看来咱们的感情也不过如此。就算借到钱,心里也不痛快。
所以,你要关心的是对方借钱的理由。唯有这样才能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这样话题的重点是落在对方身上。要知道,借钱时,给我们一个合适的理由是对方的义务。而先问原因,一方面显得我们重情重义,关心对方的生活;另一方面呢,也方便了解更多信息。
一般来说,对方说出的借钱理由大致有两类:
第一类是救急,比如说家人生病要借钱救命。这个时候,我们的态度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如果对方想借的钱金额实在太大,借不了那么多,你也可以考虑把合适的金额用包个红包的方式送给对方。
第二类是购物,比如说买房买车等。当对方说出诸如买房之类的借钱理由时,不要马上说“买房啊,不借”这样让人尴尬的话,而是要进一步以关切的态度来确定对方缺钱的原因,比如:“买房首付不够啊?理解理解,现在的房价的确太贵了。”
而在探清楚原因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对方信用和还款能力的考量,做出不同的回应。
如果你只能借一部分:
——“丈母娘催着买房,你看能不能借些钱帮我凑个首付?”
——“我借××元给你,我把我手头上所有的钱都借给你了。”
不想借的,可以这么回应:
——“我媳妇看中了新开盘的一套房子,总价要××万,也正缺钱呢,想帮你也是有心无力啊。”
拒绝对方的关键在于:当对方以某种原因为理由向你借钱时,你以类似的理由来拒绝,对方也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