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厚朴中医
介绍厚朴中医课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SN跨境营销  ·  Pop Mart在泰国开设了新的芭堤雅店 ·  2 天前  
SN跨境营销  ·  Pop Mart在泰国开设了新的芭堤雅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厚朴中医

厚朴人物 | 刘琼 - 兜兜转转,中医最爱

北京厚朴中医  · 公众号  ·  · 2024-06-17 10:04

正文

前言

刘琼,厚朴临床班三期毕业生,北京厚朴中医诊所医师,厚朴医师协会会长。主要从事针药治疗。刘琼大夫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了十余年西医临床。在厚朴中医学堂学习之后,逐步转为中医临床,她结合了西医和中医的临床经验,患者众多,疗效广受好评。近年来还通过诊所开展的“专科专病”培训项目,开始传带学生,现在她的学生也已经出诊,有了很好的口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刘琼大夫和厚朴如何结缘,厚朴又是如何影响着她。



采访| 蔡泰贤、 厚朴紫苏

整理、撰文| 厚朴紫苏、蔡泰贤

编辑 | 大树六堡

审核 厚朴学务



01

半路出家,心念中医


刘琼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像每一个医科学生一样,落脚在长春的一家区级医院工作。最初在呼吸内科,接着到循环内科,后来又到住院部工作。十几年临床工作中,她观察到总是见到同一批老患者,住院又出院,出院又住院,每次对症治疗确实缓解了症状,但似乎总也治不好他们的病,刘琼心里是有所疑惑的。其实最初她选择学医,也是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咳嗽,期待学医能治好自己的病,但是在医院的这些年却并没有解决自己的身体问题。刘琼一直喜欢中医。大学课程里有半年中医课,她上起课来特别开心,同时感叹有点阴差阳错,当初为什么没有上中医学校。就因为对中医的这种兴趣,在做西医临床医生的这些日子,她有时也会给认识的朋友试着扎针或者开药,但是效果差强人意。

2004 年刘琼辞去医院的工作,跟随先生到北京发展。因为孩子小,要兼顾家庭,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一个意气风发的临床医生,回归家庭,成为了一名贤内助。一年后,她先生开始创业,于是她除了照顾孩子和家庭,还要帮先生处理一些公司上的事情。这样一来,她距离“医生”这个称呼,越来越远了。


02

似有感应,结缘厚朴


有人说:“心有所念,必有回响”。刘琼在内心里仍有一个未解决的难题,那就是“对症治疗为何只能缓解症状”。机缘巧合,她听到了徐老师和梁冬先生的《对话黄帝内经》节目,发现之前自己上了那么多课,没有一个人的课能让她听得如此喜悦。于是刘琼上网到处搜素徐老师的相关信息,看到了徐老师的微博,上面提到他开设临床班。刘琼想,要是我能听徐老师亲自讲课该有多好啊。当时厚朴临床班一期、二期正在上课,暂时没有招生计划,她对自己说,我得盯着点,看看徐老师还会不会招生。

大概 2012 年的时候,奇妙的缘分发生了,刘琼在网络上搜索周公解梦,无意中走进了徐公透过梦境解读健康的视角,一下子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随后又翻到徐老师的微博,发现徐老师开始招新的临床班了。这是一条让“刘医生”看到了希望的微博,她双眼放光,“看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不得了”。当时还准备拉着一个朋友一起报名。厚朴临床班招生计划分周末班和平时班。考虑到孩子上学了,平时可以出来上课,而周末要陪伴孩子参加活动、上课外班,当即就报了平时班。结果后来招生变成只有周末班,就是临床班三期。而之前说的平时班就变成了后来的临床班四期。刘琼的朋友一看只能周末上课,时间顾不上,就放弃了。而刘琼内心也出现了波澜,但问题不大。毕竟心心念念的课程,等了这么久,报名是必选项。学制三年多,时间真的是不短,但为了心中的期待,最后还是咬牙报了名。为了上课,她找人周末带孩子,然后自己周末来上课,一次课没落下,一直坚持了三年零九个月。而那个没有报名的朋友后来在聊天的时候也表示非常遗憾。提到是什么让她坚持了这三年九个月的课程,她回想当初刚来厚朴上课的时候,心里不停地说,“天啊,这才是真正在讲中医啊”。


03

难忘厚朴学习时光


提起在厚朴临床班上课的时光,刘琼像个刚下课的学生一般,非常开心。她说那时候因为要开课了,特别兴奋,提前开车去探路,结果转了一圈没找到地方又回去了。到了开学那天,终于找对了。刘琼说,来的路上很兴奋,上课也特别兴奋。等到徐老师现场讲课的时候,她感叹,这声音简直太调神了,让人想这么一直听下去。

在厚朴学习期间,刘琼最喜欢的课是徐老师讲的《治疗学》,《桂林古本伤寒论》和《温病条辨》。这几门课她都一节课不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了笔记。在后面出诊时候,还会把笔记拿出来重新解读,又会有新的感悟。还有一段时间,她对书法产生了兴趣,练了好长时间,就像徐老师常说的,书法不是要写了拿去展览,是纾解自己胸怀的方式。

刘琼说,除了学习中医本身以外,在厚朴的学习改变了自身。一个是身体变好了。再就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刚上学的时候,徐老师评价她是一个“端庄”的女人,意思是端着、装着。因为对东北女性,高跟鞋、裙子是标配。自从到厚朴上学,她就不再穿高跟鞋了。刘琼感觉,自己越来越真实了,既不端着,也不装着,减少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注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当面对患者的时候,她也会尽量客观的描述病情,真诚地让患者面对疾病,不要逃避。


跟诊徐老师


04

改道中医、精进医术,授课带徒


2016 年,刘琼完成了厚朴中医学堂各位老师教授的课程,从临床班三期毕业。同年三月在北京厚朴中医诊所出诊。随后,为了更好的在中医临床领域发展,刘琼通过广安门医院的两年系统学习,成功转型中医医师,梦想照进现实。从参加高考到完成医考,从实战中走来的刘琼认为,中医绝不是死记硬背知识条目,而是一个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体悟,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西医的学习有一定的模式,主要是记住大量的指标,加上临床,大概三年时间就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大夫。而中医是在更高的层次,需要人去慢慢体悟,有时候甚至需要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思考,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

从事中医临床这些年来,她的工作学习状态就像有人说的“半日临床,半日读书”。从跟诊到出诊,每天总是不断学习、总结。从出诊的第一天开始,每天回到家,刘琼都要回顾自己开出的方子,思考开方时是否考虑周全、问诊的时候是否详细、腹诊是不是全面,就这样每天坚持总结、发现不足,慢慢改进,不断积累经验。直到现在,当她遇到一些特殊的患者,还是会去反复思考和调整。在修炼提高自己临床水平中,她说,对于一个半路改行中医的人,精通针刺和腹诊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相对而言,切脉复杂度较高,需要很多积累,而腹诊就比较直观,能够非常直接的反映患者的情况,在临床最初的时候帮助很大。所以她特别感谢徐老师教授的腹诊和针刺。除了注重总结,她还大量学习临床案例,钻研中医大家如何治病和思考。经过不断实践积累,根据患者的反馈、自身的调整,刘琼的临床水平就逐步上升了。

随着临床水平的提高,刘琼开始受邀给临床班授课。开始只是单节课的分享。到 2022 年的时候,她给养生班线上课录制《胚胎学》课程,同时给临床班八期面授《胚胎学》。《胚胎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课程,以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胚胎发育的过程,能够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给中医以经络为基础进行治疗提供了更直观的依据。临床班八期的同学说,刘琼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突然说“这么讲太复杂了,我要用中医来讲。”同学们都会哈哈大笑,印象很深刻。

临床班八期胚胎学课


为了提高医师的临床水平,北京厚朴中医诊所在徐老师的倡导下,开展了“专病专科”项目,让优秀的临床医生手把手的带学生,让他们多接触临床病例,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因为不少临床班学生是半路改行,所以从一种专病入手,更符合实际。刘琼大夫开设了两种专病的跟诊课程,带了十几个学生,除了跟诊,每个月还要给跟诊学生讲一次课。

在众多疾病中,刘琼选择了“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作为教学内容。这两种疾病都属于内分泌疾病,临床患者比较多。她说,选择这两种病作为专病教学项目,和自己早年的西医经历有很大关系。这两种病都是西医的病名,学好需要一定的西医基础。例如在见到患者的时候,首先能够明白化验、影像检查的情况,了解服药情况,因为她自身是西医出身,和患者交流非常顺畅,也更容易让患者理解,并建立信心。专病项目前后大约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了解疾病的证候、成因、转归、预后,并掌握主要的治疗思路。

刘琼说,看到来跟诊的学生,感受到他们那种热切的学习心情,自己特别能理解。“我和他们一样,当初报名厚朴临床班,都是怀着梦想而来。他们也想成为一名医生,跟诊、学习、考试都非常认真。看到他们那种渴望,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尽最大努力把他们带好,把中医的火种传下去”。



05

也有纠结和无奈


看到这么神采飞扬的刘琼大夫,很难想象她也会有纠结。刘琼说,刚开始从西医过渡到中医的时候,自己的思维有点乱。因为中医有中医的思维,西医有西医的程式。一开始中医临床的时候,面对病人,刘琼会想,现在自己是中医了,不需要看化验单了,只需要关注望闻问切,诊断开方。可是发现想法不太现实。患者听到她说纯中医的东西,一是不理解,再是不接受,比较难建立信任。她改用西医的经验,跟患者聊化验结果、B 超结果,解释病情,患者非常容易接受。于是她突然发现,似乎不需要什么纠结凌乱,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好了,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中医思维,坚持用中医思维来诊断和开方。

当被问到在临床中遇到的无奈事情,刘琼表示 最无奈的就是患者用西医的指标来衡量中医的治疗效果。 患者往往会问,我这个结节怎么到现在还没下去,多长时间能好。刘琼会对患者说,“我不能确定的回答你三个月或者半年能好,我不想欺骗你,我需要你真实面对。如果不想手术,就好好的治疗,积极配合。”想想看,用几十年时间慢慢积攒得出的病,希望短时间消除,只有西医做切除手术那样的结果才能满足要求。但表面上这个结节被切掉了,背后的能量依然在,产生的条件没有变化,很有可能切完还会再长。虽然无奈,刘琼还是表示理解他们,会尽量站在患者角度跟他们解释,让他们不要紧盯着指标,关注自己身体整体的状态才更重要。

对于沟通患者,刘琼也有着自己的心得。以前在西医的临床岗位,再到住院部的工作,面对患者时,总会遇到一些带着负面情绪的患者,这在医院里有着既定的章程来操作和处理。而在成为中医临床医生后,首先要面对的是患者对中医的“信”。在厚朴,很多患者本身也是学员,对于医嘱的沟通是非常顺畅的,这也是徐老师“业余学,身家用”的理念带来的正向影响。而很多带着情绪来的患者,往往是带着质疑来的。刘琼对这样的患者,有一个百试不爽的思路,她的起点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出发”。在望、闻、问、切的流程中,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患者的感同身受,当理解成为医患的链接,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患者,可能是走访了各处名医,在朋友亲属的推荐下,走过很多的地方,病痛仍然困扰着身心,来到厚朴时,更多的是“碰碰运气”。而他们遇到刘琼大夫时,得到的是平和的心态,耐心的解释,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患者的角度带来的分析。与其说是终于找到了投缘的大夫,不如说是被一颗真心感动,是和一位大夫建立了共同的目标。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刘琼大夫悉心建立起来的幸福感,而后续带来的症状的改善,就会逐渐形成了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


06

峰回路转,心生欢喜


在做采访和整理的时候,听刘琼大夫说了那么多学习中医的困难,钻研中医的辛苦,但是她却一直是非常开心的状态。所以我们特别想把她本人的话直接摘录出来,你会被她那种对中医,对厚朴的深爱所感染。

“我是 2012 年上了厚朴,2016 年 3 月开始在厚朴出诊,成为了一个中医,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来厚朴这些年,从 2016 年到现在,一直做中医的临床,觉得比西医要好玩多了。 一个是自己喜欢,还有一个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徐老师建立了厚朴,提出的理念,对我,对患者来说,都是非常温暖的,很多人说只要来一趟厚朴,心情就愉快了好多,来厚朴不只是治病,还调神,还调心。

“对厚朴,我绝对是一种喜欢。来到厚朴,工作环境也好,还有生活环境,这个环境让人放松。碰到有患者抱怨,哎呀我现在工作太累了,每天都要去加班。我说,来厚朴学中医吧!我是发自内心的向他们介绍。因为上了厚朴人会变的,到这儿来你会很放松。好多我的患者后来也加入了临床班、养生班学习。以前在西医病房工作的时候,早上上班开早会,会汇报哪床病人重了,哪床病人不行了,一大早就给人一种特别压抑的感觉,交班的时候就觉得心情特别沉重,整个一天就觉得心提着,非常压抑的感觉。所以我心里说,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环境。来到厚朴,梦想就成真了。在这上班特别开心。做好你自己本职工作。你还喜欢。挺好的,我觉得特别好, 我觉得绕了一大圈,我又走到一条正路上来了,非常开心。


07

他眼中的她——

采访刘琼学生李修齐


李修齐,厚朴临床班四期毕业生,中医执业医师,厚朴中医学堂筑基课负责人、临床班和养生班讲师、北京厚朴中医诊所医师,主要从事针药、健康评估、心理咨询、按摩。从业经历丰富,曾在解放军某部从事管理工作,历经教育信息化行业、工程行业,位至高管。 因为刘琼大夫医术高超,临床班学生、后辈医生对她都是敬佩、仰慕。而李修齐作为刘琼大夫的同龄人,我们想了解一下他眼中的刘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