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奥派经济学
最讲道理的经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AI还能这么用?颠覆性学习英语 ·  2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孟凡利走访驻深央企 全面对接 深化合作 ... ·  昨天  
深圳发布  ·  本周上班时间有变!距离下个假期还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奥派经济学

互联网平台压价,到底是谁的代言人?

奥派经济学  · 公众号  ·  · 2025-01-25 23:16

正文

按: 年后2.9(正月十二,周日)我将在深圳组织线下闭门分享会,主题是: 2025投资趋势分析 。平时公号文章直播都在分享理论和思想性内容,线下闭门分享以实战和经验分享为主。
目前计划到场的嘉宾和分享主题有:

1.刘东岳 (香港学思资本创始人,分享主题: 家庭投资笔记 );

2.黄世亮 (资深crypto投资人,主题: crypto基本安全知识 );

3.深房理 (资深房产投资人);

4.薛清和 (智本社创始人社长,主题: 2025年美债美股的投资逻辑 );

5.张乔木 (“思想史万有引力”作者);

6.老古 (资深商业咨询师);

7.曹铂钰 (“幸存指南”作者,数据科学家:主题: 2025全球投资市场展望 );

8.刘诚 (北京木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要义》作者,主题: 可转债投资基本知识 )。

新年大优惠,买一赠一,参加深圳线下活动,可以获赠年度付费专栏“奥派价值投资笔记”。 闭门分享计划开放名额20人左右,目前报名人数已超过10人,有意参加的读者朋友,可以加我微信: zhangshizhi666
另外对香港crypto研学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下下面的行程介绍,感兴趣的话扫码即可加我微信。
互联网平台压价,到底是谁的代言人?
文 | 漫天霾

市场经济的消费者主权机制,有很多可说的。

比如钟睒睒说互联网平台低价竞争,摧毁中国经济这种奇谈怪论。

钟睒睒他自己不压价吗?他压得比谁都狠。农夫山泉就卖两块钱,他还给渠道商各种返利,也是压价的另一种形式。他为什么不言行一致把价格提升到5块?他在水源地建厂,招标的时候肯定选便宜的,而不会选贵的。他公司向上游供货商,也拼命压价,设备、包装物、运输、防腐剂厂商,一切都是他压价的对象,能抠一分是一分。

对于他的下游销售商,以及 互联网平台, 他就是上游供货商,那么人家也会压他的价。这就是市场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你老钟不能说只准你压别人的价,不准别人压你的价,这就是典型的双标。

当老钟和互联网平台纷纷压价的时候,他们是在为谁压价?

是在为消费者压价。

因为消费者只愿意为一瓶农夫山泉付两块钱,所有生产商、销售商等所有生产环节,就必须把成本压低到每瓶两元以下。老钟你想定价3块,可以,但消费者就立即减少购买,令你的利润下降;一瓶两块的情况下,老钟你要是不把上游采购的成本压到2块以下,你就会亏损;你想向你的渠道商收1块9,渠道商也必然压你的价,否则他们也会赔钱。

这一切的原因都是,消费者只愿意付两块钱,高了我就不买或者减少购买,让你倒闭。

所以这个时候,老钟、互联网平台承担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消费者代言人的角色。

是消费者的评值只有2块,他们作为企业家,就必须服从消费者的意愿,把上游的成本压到2块以下,才能让生产供给得以继续,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一个不受干扰的自由市场上,企业家购买生产要素组织生产本身,就是消费者代言人,因为他就是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生产;他生产的时候,千方百计压低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样是为消费者代言,他告诉上游生产要素的持有者,消费者就只愿意付这些钱,你卖得贵了,我就不买了,咱谁也赚不到钱。

成功的企业家,就是能够以最低价格供给的企业家,能以最低的价格供给,是因为 他成功地压低了成本,他压低成本的方式,除了向上游砍价,还有 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及先进的管理等手段,提升劳动生产率。

掌控了大量资产的成功企业家,就是消费者委托的代言人。他之所以掌控了大量资产,是消费者金钱投票的结果。消费者认为他能够最好地利用稀缺资源,给他们提供最好的产品,所以把金钱投给了他们,让他们掌管大量资产为自己服务。如果他不能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他的资产就会缩水,甚至被剥夺,他就很快失去企业家这个身份,由另一个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家接手。办法很简单,不买他的,转投另一家就行了。

这就是消费者主权,就是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民主”制度。消费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筛选企业家,让能以最低成本生产、最低价格供给,也就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最会服务他们的人掌控资产,将那些做不到这些的人淘汰,由此不断提升自己的福利水平。

所以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才真正地具有所谓“公共”属性——如果真的要用“公共”这个词的话。他们不过是消费者授权的资产的“临时代管人”,只有殚精竭虑服务消费者,这些资产才继续属于他们,否则消费者就“六亲不认”,把他们的资产剥夺。

那些国有企业,才是“私人”的。他们没有利润机制的约束,有源源不断的税收补贴,他们才不会像市场企业那样精打细算。消费者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屁,你能任命我吗?你不买我的东西,对我有啥影响吗?我不卖给你,你又能拿我怎样?你跪下来求我还要看我心情好不好。

这些官僚并不拥有企业的财产,只是在任期内临时掌管这些资产,所以他们就会倾向于在任期内榨干这些资产的资本价值,他们会安排七大姑八大姨,恨不得把国企的资产全都搬到自己家里,管它以后盈亏呢,关自己屁事。 国企才是私人的,民企才是全民的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作为消费者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也揭示了市场价格的决定原理。

生产,是从生产要素一级一级转化,变成消费品的过程;定价原理,是刚好反过来的,是消费品一级一级传导到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品——从消费品中获得价值, 是由于消费品有价值,所以生产要素才有价值; 是消费品的价格,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简单说,是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相反。

我们可以从农夫山泉一瓶卖两块,然后老钟就一直向上游供货商压价,使其单位成本必须低于两块,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

如果是成本决定价格,那么老钟就根本没必要向上游压价,根本不用精打细算,他也更不用关心税收多高,成本多少,加个利润率,直接卖不就行了?那这世界上,就没有亏损这回事了。

我们可以做一种设想,比如中药这种消费品。假如有朝一日,所有人都不相信中药了,这种消费品没人要了,结果就是,用来生产中药的设备、以及中医这种劳动力,就立即失去了价值。

一种消费品失去了价值,生产它的资本品,如果是专用要素,无法转换用途,就立即失去了价值。如果它是非专用要素,干啥都能用,那么就必须转换用途,才能获得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