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泽林。
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号:借见智库(ID:jiejianzhiku)
编辑:Juvae
欢迎到早读课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人的一生是推销自己的一生,嗯!有了个人品牌,不论你走到哪里,都有饭吃;有了个人品牌,就说明你的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证的,让别人与你合作和与你接触中是放心的。
你应该必须清楚的知道:你眼中的自己必须随时保持和别人眼中的你的一致性!才能谈别人为什么要关注你的持续性!
大咖冯仑的一篇文章就对时下网红给过一些描述:第一个要有50W以上的粉丝,第二个是要能创造收益和持续被关注。笔者认为,网红是个人品牌特征明显的一类人之一,有个人品牌的人具有
极强的关联属性且能不朽
(说到电子商务,肯定先想到马云,说到羽毛球,肯定先想到林丹),以及
受众愿意为这个人定过价的东西买单
,第二点太重要太重要了,有些大咖不愿意给自己的东西定价或者认为无价且无法定价,不敢拿自己的东西通过市场检验,笔者不觉得这是有个人品牌,起码意识上暂时没有。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
企业家的个人品牌是一种新的企业营销方式;对于公司内部的员工而言,个人品牌是一种新的个人成长模式;对于已经转型的独立顾问专家/自由职业者,个人品牌是数字化生存的武器
。
上周末去杭州参加一个自媒体工具的发布会,见到了吴晓波大咖本人,他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人做生意,得先学会算账
”,极度简练,却又道出了现场几百个自媒体人的心声。
文人做生意(
文科生出来写作为生,或者说做内容创业,写公众号,做自媒体的基本上的先有几篇爆款文章,或者一系列成体系的文章吧?
),得先学会算账(
重点是看数据,数据背后预测着你的粉丝基础,粉丝消费能力,你的自媒体盈利能力,你的内容生产成本、传播节点和路径、最优传播结果的最低值等等
),其实吴先生这句话,换做笔者的理解,就是:“做自己的CEO,就是在拼命给自己算账呀”你的个人品牌值多少钱?什么样的粉丝会买你的单?你觉得自己的红是真红吗?
哪怕你是钢筋水泥丛林的搬砖高手,也分分钟有机会再视频直播类平台积累百八千万的粉丝,从此建筑工地江湖少了一个能人,某某健身器材公司多了一个品牌代言人。
个人品牌不是新鲜事物,个人品牌的经营与塑造是新鲜事物,以前个人品牌建设基本靠登台演讲的才华,现在有了更多的方法和工具,以前一夜爆红可能是少数人的特权,现在是大部分人都具备这个可能性!
名留千古的套路一直没有变,前人饮酒作诗,分分钟完成一个mini版本的圆桌论坛或者keynote,对于今天的新诗人依旧适用,只不过之前真的是口口相传,今天传播渠道多的不要不要的。
个人品牌是别人眼中的你,别人如何理解,如何误解,如何正确的了解你是谁你能干吗,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你对他人有什么价值等等等等
——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字里行间,只言片语开始逐渐逐渐对你产生认知的,到了哪天你登台论道,侃侃而谈,下面在座你的粉丝才开始注意纠正对你的印象和体验,进而取关或者离场。
写作是可以糊口的,个人品牌影响力不大的时候需要写作,个人品牌影响力大的人,依旧在不断持续的写作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及我身边我认识的朋友,基本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烦恼:为什么我的文章没有多少人看?为什么我的粉丝破不了万?或者说我太闭门造车了?我的内容学习成本高?我的内容根本就是垃圾?
拿我自己的文章为例,我在2014年3月18日在自己公众号(当时粉丝2000左右吧)发布了一篇文章,很悲催的是由于没有原创保护,尽管很多行业账号帮忙分享传播了(有的注明了作者有的注明了出处,但是大部分没有),自己错失了一个曝光机会。实际上这篇文章历经3年左右,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很多东西已经过时了,但是还在继续传播,截止本篇成文前经过统计居然获得了62000+的阅读量。
作者欧阳泽林其中一篇爆款文章持续近3年的被传播阅读量曲线图
很明显,这篇文章其实比我其他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没干货”,纯粹罗列整理信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要看一看呢?标题党嫌疑之外,其实我是对受众没有深度的了解,那又是否意味着谁帮你分发,分发到了多少受众,也就是传播这件事情上其实特别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内容的传播甚至有时候比内容本身更加重要,不知道作为自媒体、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或者未来想转型做独立专家的你,有没有认识到或者有没有建立起能够触达更广泛的你的受众的渠道或者联盟或者社群
?如果暂时没有,我们如何快速找到和打开这一系列的渠道呢?有时候可以写的太多,反而选题变得更加难以抉择,什么样的选题才是你的读者期待看到的呢?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的传播渠道的重要性,关于个人品牌的塑造和运营推广,起码要经过1、找到你的标杆学习对象——2、梳理你的个人品牌竞争力和卖点——3、量化你要达到的可衡量的标准——4、个人品牌建设的日常运营——5、打通个人品牌变现套路,这5个关键步骤,1到3点以及第5点,在互联网上有很多文章观点在阐述,我就不在这里继续展开。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以下关于
“如何提高30%的流量和增加20%睡后收入”,也就是我提到的时间最漫长,最需要走心才能经营好的“4、个人品牌建设的日常运营”,运营思维中7大套路(渠道运营、产品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市场运营)又以渠道运营最为关键
。
有一句话叫做“你的生意,就在你的微信朋友圈”而你却寻TA千百度,最有效的渠道就是最值得你紧密投资的那150人,换做是我,我会简单的对我期望主动建立连接的三大人群从大到小进行划分(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划分的原则和标准的自定义
):
最值得你被动连接的
10000人?——整理出他们高频获取信息的APP或网站?
最值得你保持联系的
1000人?——整理成为名单导入手机通讯录?
最值得你紧密投资的150人
?——按照你在职场商业战场上有过合作的人,按合作项目的共事时长,或者成单的项目金额,或者光凭印象,以我为例我刻意整理了12类我认为对我非常有价值的人群受众:
-
招聘微达人下单客户(买我单价最高“产品”的人)
-
微信招聘报告下单客户(买我单价第二高“产品”的人)
-
在行学员(和我有过“深度”交流的人)
-
我主动给对方打过电话发过微信求助的(助人者自助)
-
给我打过电话交谈30过30分钟以上的(助人者自助)
-
见过面且互相交流超过15分钟以上的(见上一面胜过聊上百遍)
-
微信打赏过我的(为我的知识经验看法态度买单)
-
朋友圈购买过格问问答的(为我的知识经验看法态度买单)
-
个人网站直接付款给我的(为我的知识经验看法态度买单)
-
在3个以上的社交网络相互连接的(愿意不断连接我关注我的)
-
转发过我的文章的(赞同我认同我价值观并愿意分享更多人的)
-
经常朋友圈给赞并且我有印象的(点赞之交也是交情)
从社交网络泛流量到微信群好友,到微信好友,每一个圈层的紧密程度不同,转化成本也不同,有了流量基础,加上你的内容,转化变现自然而然。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由那150个人,但是有多少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的那150人?
在离开职场之后,你的公司光环(姓名+公司名+职位名)无法继续照亮你,放大你,这个时候,你的江湖名号+行业标签开始自立门户,需要不断的投入才能显现出品牌的效应:当人们讨论到文案的时候会想到“李叫兽”,你看甚至我写文章也会给他打广告,当人们讨论到微信招聘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欧阳泽林auyung.com”?你又将如何让暂时不知道无法关联对应上你的人最快能够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