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县召开人代会,选举了县政府领导班子,老黄当选为县长,当时台下和老黄熟悉的人都在心里发出一个声音“这县长,总算是给他当了”。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老黄的县长之路着实坎坷,被“市长的人”绊了两次,本以为当县长无望,没想到还是当上了。这中间有何曲折,且听我道来吧。
“不二人选”也被替代了
老黄的仕途是在新县起步的,原来是位人民教师,机缘巧合进入公务员队伍,给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当秘书,能力出众人缘好,深得副书记的赏识,很快就当了县上某大局的局长。县委副书记退休之后,老黄仍旧仕途顺遂,不几年就跻身县委常委行列了。
在副处级岗位上,老黄干得风生水起,而且在几个岗位上都成绩突出:当政法委书记,维稳工作干得好;当常务副县长,经济工作抓得好;当纪委书记,纪律作风抓得好。很快就被组织任命为县委副书记,级别虽然还是副处,但排名已经是县里的三把手了。
当时,县委书记已经调离,县长升任县委书记,按照不少人的观察,老黄这三把手就是二把手的种子选手,离县长也就一步之遥了。也有些人认为老黄是县长的不二人选,副处变正处是很快的事情,老黄也觉得自己是八九不离十,而且目前也没听说有别的人选过来当县长。
谁知不久,老黄就被调到成县,还是当县委副书记,他还没反应过来咋回事呢,新县的县长人选已经到任了。久在官场,老黄知道这个人选的背景,人家是市长的秘书,从市长调来时就跟着市长,从正科到副处,现在空出个县长的位子,市长见缝插针,就把自己的人给安排了。主要的是,市委书记身体不怎么好,对工作难以兼顾太多,结果很多主都让市长给做了,市长决定的事情,谁也不好反驳,市长提拔的人,哪个又敢反对?
“组织意图”明显了两次
没当上县长,起码还是副书记,没升也没降,而且进步的机会还是多的。老黄这样安慰自己,没想到,干了不到半年,老黄又被调到了江县。这次也是有点“暗示”的,江县正好县长位置出缺,此时将老黄调过去当县委副书记,“组织意图”还是明显的。
就在大伙都等着老黄当上县长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县里又调来了一位县委副书记,而且排名是在老黄之前,这下“组织意图”更明显了,果然,不久这位副书记就成了县长候选人,很快连候选人的后缀都去掉了。这位县长的来历也和市长有关,忘了交代一句,这位县长之前是市接待处的女处长,和市长的“故事”一直在私底下流传,至于是捕风捉影还是确有其事,一时难以定论。不过从后来市长落马,这位县长立刻被免并“协助调查”很长时间来看,她和市长确实有了“超越友谊”的关系。
连续两次被“放鸽子”,老黄的“进取心”就淡了不少,虽然心中很不服气,但该怎么干工作,还得怎么干。大概因为这个三把手的工作能力太扎眼,一年之后,老黄又被调到了平县,职务还是县委副书记。这次老黄已经没了“非分之想”,就是想着干好本职工作,能在副处任上退休也好。
官场“地震”让他如愿以偿
在平县工作了三年,市里发生了官场“地震”,市长和两位副厅级都落马了,市委书记、市长都换了人,市里的人事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市局的一些主要负责人换了血,六个县的党政一把手也面临换血。
不久,老黄的机会就来了,他被调到了玉县当副书记,而且是县长候选人。人代会召开,他高票当选为县长,大伙都说这叫“守得云开见月明”。老黄也不负众望,上任之后业绩不错,县里的各项排名都在往前跑,只是年纪稍显大了,想从正处岗位再进一步,只怕不容易了。
这个故事我不想给出“金子总会发光”的结论,因为“发光”的偶然因素不是谁都能遇上。我反倒觉得老黄的平常心和定力值得学习,当了四个县的专职副书记,在三把手的岗位上干了好些年,好梦被中断两次,他还是没用情绪指挥行动,照样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当副书记就干好副书记的活,当上了县长就干好政府一把手的活,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算是业绩在前茅。我想,就凭着这份正能量,好运气也不会一直遗忘他的。
(作者为基层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