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产发布了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和利润出现下滑,但依旧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和乐观态度。尽管面临市场下行趋势,中海仍注重一线城市市场,持续深耕不动产开发运营,并看好未来的市场潜力。同时,公司在毛利率下降的背后,拿地结构调整和成本管控能力也值得关注。未来,中海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尽管营收和利润下滑,但中海地产依然展现出稳健的财务状况,拥有1241.7亿元的现金储备和低的融资成本。
中海地产依然看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一线城市,持续深耕不动产开发运营,并在一线城市获取了较多的优质资产。
毛利率下降与行业趋势、拿地结构调整以及成本和收益的变化有关。此外,中海的分销费用增加也可能是净利降幅超过毛利降幅的原因之一。
未来,中海地产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并深化今天的商业资产管理等产业。
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大势下,即便是“优等生”也难逃业绩下滑的命运。
近日,中海地产公布了2024年经营业绩。
营业收入
由2023年的
2025亿
下降至
1852亿;归母净利润
由2023年的
256.1亿
下降至
156.4亿
。
2024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连中海也避免不了
营收利润双降
。
但中海地产还是以
京沪深三城销冠、全国新增土储金额第一、行业最高信用评级、在手现金1241.7亿
等硬核数据,交出了一份“稳增长、强土储、最稳健”的超级答卷。
报告显示,
2024年,中海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3106.91亿元,按年上升0.3%;相应累计销售面积约1148.65万平方米,按年下降14.0%;合约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27047元,同比上升16.6%。
营收方面,2024年,
中海收入约为1851.5亿元,同比减少8.58%。
其中,商业物业收入为71.3亿元,同比上升12.1%。
相比于收入个位数的降幅,
毛利则是双位数的下降,同比降20.38%至327.6亿元;毛利率为17.7%,
虽然在行业中位于中等水平,但是相比2023年减少2.62个百分点。
在毛利率下行影响下,归母净利润录得近39%同比降幅,与2020年相比缩水超六成。早已打破集团主席颜建国曾经提出的毛利率不低于30%要求。
不过,中海方面仍然展现出足够乐观的态度,在财报中表示:“虽然国内经济与房地产市场仍将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但进入2025年,更多新的机遇与增长动能涌现。”
关于未来规划,
中国海外发展行政总裁张
智超在业绩会上表示:“虽然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较行业高峰下降了近一半,但依旧是一个近十万亿的规模,未来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海将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深耕不动产开发运营主航道。”
同时,他还表示未来将会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今天、明天、后天的三大产业结构,“下一个五年将在保持战略定力同时,赋予今天、明天、后天三大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的目标任务,推动公司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中海的住宅开发主业即“今天”产业,商业资产管理被视为“明天”产业,主要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等投资开发;“后天”则是创新业务。
按照公司营收结构看,房地产开发业务2024全年收入约为1747.1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约94.36%。同比来看,“今天”业务虽然保持着压舱石作用,却出现了9.42%的同比降幅。
与“今天”业务形成对比的是被视为“面向明天的成长型业务”,商业物业运营业务实现年内收入为71.29亿元,同比增长12.06%,其中写字楼租金收入为35.7亿元,购物中心租金收入为22.6亿元,长租公寓收入为2.7亿元,酒店及其他商业物业收入为10.3亿元。
不过,该业务尚在成长中,因此占比仅有3.85%,张智超也表示:“中海商业仍然拥有很大的发展与提升机会。”
重注一线城市的中海,依然看好房地产市场
毛利率下降背后,既有着行业趋势的因素,也与其拿地结构的调整不无关系。
市场调整下行,不确定性增强,最近几年,中海更多聚焦高能级城市的优质资产,精准投资。2022年,中海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新增货值在集团新增货值中占比48.1%。2023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权益购地金额占比约60%。
2024年,中海在12个中国内地城市获取22宗地块,总购地金额806.1亿元,权益购地金额696.3亿元,新增购地金额行业第一,四个一线城市权益购地金额占比更是提升至约73.5%。
高能级城市拿地这种打法,保证了货值质量,但代价是土地成本攀升。与此同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新房价格普遍遭遇调整,下降趋势明显。这一升一降之下,利润空间被挤压,中海的毛利率势必受到影响。
再看中海的其他利润指标,降幅更大。2024年,中海的经营溢利为266.9亿元,同比下降34.13%;年度溢利177.9亿元,同比下降34.23%;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56.4亿元,同比减少38.95%;每股基本盈利为1.43元,同比减少38.89%。
自2022年丢掉利润榜首的位置后,中海在2024年与华润置地的盈利差距持续扩大。华润置地的年报显示,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为255.8亿元。
穿透成本与收益来看,除了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相比去年减少外,中海在2024年的分销费用高达45.2亿元,同比增加6.07%,这或许是净利降幅超过毛利降幅的原因之一。
不过,相比同行,
中海仍保持较强的整体成本管控能力和财务稳健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1241.7亿元的现金储备和3.1%的低融资成本,使得中海依然是行业最安全的企业之一。在行业普遍高负债的背景下,中海依然保持着55.8%的资产负债率和29.2%的净借贷比率,这种“绿档优等生”的底气,或许就是它敢逆周期拿地的资本。
此外,中海的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的比例为3.7%,费效比行业领先,成本费用管控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值得关注,
带动中海销售逆势增长的最大推力来自一线城市。
2024年,中海在北上广深及香港的销售额合计1640亿元,占公司整体销售的61%,并在上海、北京、深圳均位居当地市场第一,上海以704亿元创公司单城年销售额纪录。
从国内市场份额来看,2024年中海地产市场占有率达3.21%,较2023年末提升0.55个百分点。年内,
中海总经营回款2366.3亿元,同比上升2.1%,其中销售回款2219.3亿元,4个一线城市的销售回款均超百亿元。
“我们观察到,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供需关系不断修复,部分板块特别是一些强改善型的板块和项目比较受热捧。近期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比较热,竞争比较激烈,显示出同行对于市场的信心。” 中国海外发展行政总裁张智超表示,2025年中海聚焦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投资强度。
上述也提及,财报显示,中海过去一年在12个城市拿下22宗地块,新增购地金额位居行业第一。今年以来,中海持续加仓,接连竞得北京三宗地块,以及深圳、郑州、沈阳、厦门、杭州、济南等地块,今年一季度的累计投资额已超过300亿元。
关于未来的投资,管理层预计今年土地市场可能较前两年会更热一些,随着供地总量上来后,各大房企也会更加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海方面提出了保持稳中有进的投资策略,继续聚焦于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同时积极关注机会型城市,具体会根据不同城市、不同板块、不同项目进行分析。
在项目选择上更聚焦于项目的确定性,包括现金流、现金利润情况。
来源:克尔瑞地产研究院、新京报、中国房地产报、观点等
--THE END--
本刊法律顾问: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 谢炎燊、陈慧霞
本刊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刊发表文字、图片作品并不代表本刊立场观点/部分采用稿件因故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侵权请移步后台联系删除。
本群是《房地产导刊》房导俱乐部成员交流专用群,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导刊》热心读者,房地产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士、专家、学者,高端投资置业人群,以及对房地产政策、市场,感兴趣的人士。
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交流中国房地产政策、市场、项目及城市运营、产业经济、特色小镇等信息,不定期组织热心读者、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交流互动沙龙等。
目前已有超万人加入房导俱乐部群。进群请扫描以上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微信号:fangcnet2020),
并备注公司、职位和姓名,即可直接申请进群,
不备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过申请!
感谢配合!
城市客厅大咖说|大手笔投入!临空经济宜居“新风口”来了
超750亿!天河绢麻厂地块打响收官之战,5.1万/平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