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911字,阅读大约2分15秒。
1月25日,黑龙江大庆市的李女士向记者反映,她用在网上购买的自粘采耳棒给孩子清理耳垢时,采耳棒将孩子耳道划伤。
据李女士介绍,她在一电商平台浏览时,看到一主播正在介绍一款可以粘出耵聍的粘耳棒,宣传视频里,用芝麻粒代替耵聍,可以轻松粘出来。
记者注意到,这款粘耳棒很细,直径约两三毫米,黏性是有但触感偏硬,带胶的头部,还有坚硬的毛茬,捅到耳朵里就像火柴棒一样,疼还带不下来什么东西。
李女士告诉记者,买回后,她并不知道粘耳棒很硬,便给8岁的儿子用,伸到耳朵里,刚刚转动两下,孩子便大声喊疼,并说感觉耳朵里面好像划坏了。
李女士拿出粘耳棒后发现,深入耳道的突起部分,不但坚硬,而且毛茬也很尖锐,她便尝试着伸进自己的耳道里,这时她才发现,这款粘耳棒根本就不能用,很容易划伤耳道。
“材质比我想象中要硬,设计上只是薄薄一层胶,包裹着硬棒。使用时,感觉非常不舒适,甚至有些疼痛,仿佛会擦破脆弱的耳道。”李女士说,虽然粘性很强,能粘出碎碎的耳垢,但抽棒时的微痛感让她心有余悸。不清楚这种力度是否会损伤耳道,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在找到电商平台客服后,却得到这样的答复:粘耳棒材质很硬,需要轻一点使用!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得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
经过医生初步诊断,孩子是外耳道损伤。建议保持耳朵干燥,避免进水,不要使用滴耳液或继续掏耳朵。如有持续出血或听力下降,建议进行耳内镜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鼓膜损伤。注意耳朵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耳朵进水,保持良好的耳部卫生,定期检查耳朵健康,避免使用耳棒等物品掏耳朵。
“看到主播用粘耳棒粘芝麻特别好用,才购买的。”李女士说,医生告诉她,芝麻是光滑细小的颗粒,容易黏着,而耵聍的大小、体积、油湿程度各不相同,每伸入一支粘耳棒,黏出来的耵聍不过是最表层、最干燥松软的那部分,通过咀嚼、说话、侧睡,也是可以自行脱落的。
此外,有的人耳道狭窄,又对耳朵构造并不了解,很有可能在操作时,损伤脆弱的外耳道皮肤黏膜,造成急性外耳道炎,所以,不建议自行掏耳朵。如有必要,建议到耳鼻喉科医生处用负压吸引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