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资源,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以传播学人思想,彰显学人精神,展现学人风采。联系、投稿、防失联可添加 xrschola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不到4折!KAYANO ... ·  9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春夏回购王!去年卖到断货的男女T恤,又又又升 ... ·  9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北京一男子独自登山失联8天后遗体被找到,事发 ... ·  14 小时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北京一男子独自登山失联8天后遗体被找到,事发 ... ·  14 小时前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  ·  山西部署开河期黄河防凌工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學人Scholar

温儒敏:致歉!我的文章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真是不应该!

學人Scholar  · 公众号  ·  · 2024-05-20 14:44

正文


温儒敏,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本文首发于作者微博,标题为编者所加。


去年我写了一篇随笔《九十沧桑乐黛云》(载《中华读书报》2023年11月8日,《新华文摘》2024年第三期转载),评赞著名学者乐黛云先生的为人为文。其中出现一个硬伤,自己居然不觉察,直到今天看到裴伟先生撰文《刘半农给鲁迅写挽联?》(载《书屋》2024年5期),才恍然大悟,羞愧不已。

我在文中是这样错写的:鲁迅逝世后, 刘半农 写过一挽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人们都赞赏其精辟,可是学界又罕见深究。这就引起乐老师的兴趣:鲁迅到底和托尔斯泰、尼采有什么关系?就从这里入手,乐老师“跨界”去研究托尔斯泰和尼采,回头再看这些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比较他们的异同。

这个硬伤就错在把刘半农的对联(联语),说成是“挽联”了。

事实上,刘半农绝不可能为鲁迅写“挽联”。他死于1934年7月,而鲁迅是1936年10月逝世的。关于刘半农生前曾以“托尼学说,魏晋文章”这八个字评价鲁迅,这个史事出自 孙伏园 的《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杂感二则》(见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说:“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当时的朋友都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先生自己也不加反对”。(裴伟先生的文中提到的是“托尼思想”。到底是“托尼学说”,还是“托尼思想”?待考。又专门致电请教鲁研专家 陈漱渝 先生,他当即查阅资料,回电说应是“托尼学说”。)
看到裴伟先生指错的文章后,我反思为何出错,本人是以现代文学史研究为业的,不该连刘半农与鲁迅的生卒年都不知道吧?三年前我编写《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一书,选有鲁迅的悼念文章《忆刘半农君》,为此所写的“讲析”也曾谈到,刘半农“1934年夏到绥远,即今内蒙古一带考察方言,不幸染上 回归热病 ,7月14日在北平逝世”;“鲁迅悼念这位老朋友,是要还这位刘半农在五四历史上的本来面目”。(《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但我写那篇随笔时,却把史事时间弄错,闹了个大乌龙。
检讨一下,之所以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就是写文章随意,不认真,有时仅凭不可靠的记忆顺笔写来,写完又不加核实。真是不应该!
感谢裴伟先生指教,感谢陈漱渝先生,并向读者道歉。

李强是我的一个朋友,生于1999年,是一个为人真诚、有品味、爱读书,的年轻人。 近日,他创业卖茶。 喜欢茶的朋友可以关注他,长按下方二维码,和他联系:

与雷颐同游新疆(6.15-23),看西域的历史变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