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跟我妈妈聊天,我说你看我36,
聊着聊着我说不对,我46 。”
黄磊说,自己这个年纪对衰老有焦虑感。
年轻的时候,黄磊可谓演尽了文艺小生角色。《人间四月天》里的徐志摩、《似水年华》里的小文青。
戏外,他又是留一头长发的北电少年讲师,签名照还被学生海清拿去和其他系的学妹换饭票用。
现在,黄磊变了,胖了、话多了,接地气儿了。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好厨艺,活脱脱是个过日子的中年大叔。
有人说,黄磊身上的文艺味好像没了。
但黄磊却说:“不是,我年轻的时候会更偏向文艺感更强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现在我把它藏在心里,我想表达的东西其实还是文艺的。”
外滩专访 |《麻烦家族》黄磊(6.07)
他的文艺激情也终于在最新执导的电影《麻烦家族》里找到了出口。
电影改编自日本电影《家族之苦》,原版导演山田洋次先生看完改编后,说这部片子带着黄磊的个性和风格。
《麻烦家族》中,黄磊饰演大儿子
采访黄磊时,我问他,你想通过这部电影传达给大家什么?
他说:“我只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拍电影,那至于表达给谁,到底表达什么,我只是提了问题,我并没有给答案,因为我没答案。就跟生活一样,它没有什么太多的答案在里面。”
他拍电影没什么大企图,细考量,这其实和他现在的人生态度挺像的。
黄磊也说,这部电影和他现阶段对人生的观感很接近,是一种对于衰老的焦虑。
电影里有一段戏,当时李立群和英达俩老哥们,喝醉酒,走在街上唱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说了句:“老了就没劲了,没爱了。”
黄磊想通过角色去问一些问题,问大家,也问自己。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再年轻了,身体和外表都是。
在步入中年,这次人生仅次于生死别离,和青春的小别离里,黄磊也在摸索和适应。他选择把自己以放松的状态去接纳、去享受、去爱。
他没把自己的定位限死,婆妈的居家煮夫角色也演、和小鲜肉斗智斗勇的综艺也参加。
然而奇妙的是,这样的中年黄磊,却吸引了一票年轻的粉丝。记得朋友们听到我要去采访黄磊时,大叫:“我好喜欢黄老师,能帮我要签名吗?”受追捧程度比小鲜肉还高。
有的朋友还说,能让黄老师别拍电影,赶快去上《极限挑战》吗?他们等的好心急。
还有节目里,和懂事的女儿多多的互动,圈了一票粉丝。虽然有网友抨击多多过分懂事太世故,但黄磊的回答还是满分级的恰当和不失气度。
“我不懂,世故这个词,在小孩身上的含义到底有多深。但是我懂得世故从一个成人的嘴里去赋予孩子的时候,是有多世故的,是有多深的。”
不久前,黄磊的一篇文《我太太这样的女人》,让很多人艳羡他和妻子孙莉之间的感情。
两人20年结婚纪念日时,他们又办了一次的婚礼。现在夫妻俩快拥有第三个宝贝了。
那时候上奇葩大会,马东揶揄黄磊“二婚”还是和同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不划算的事。
黄磊立马接话说:“应该是怎么会有这么划算的事。”
对于衰老,对于生活,很多事黄磊说自己都没有答案。但对于爱情,他倒是很斩钉截铁的:“爱就是爱,到老到死都可以是爱。”
黄磊和妻子
黄磊,给很多年轻人父亲、老师的形象。他事事做得好,讲话不急不慢,有道理,做得一手好饭、养了一双好女儿,还和妻子恩爱如初。比起演艺生活,柴米油盐都被他过出了花。
和黄磊聊天也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就跟拎了壶茶的大叔和你唠嗑似的亲切。他对你的温暖和照顾也都在小细节里。当时,我站在座位旁等他坐下采访,他忙不迭地从休息座上起来,走向我,还不忘和我说了句“请坐”。
采访完了,他托助理拿了“黄小厨”出品小点心分给大家,和我们说辛苦了。
可能就是这份舒服又温暖的邻家大叔姿态,让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上了黄磊,愿意听这位“黄老师”说道理。
对于很多年轻人喜欢自己,黄磊自己也挺摸不着头脑的。
他说自己在节目里其实也没做什么讨好年轻人的事,只是做他这个年纪习惯和想做的事。
“我会做饭,我就负责做饭,我说的也是我懂的话,大张伟他们在哪儿玩我不懂,我就听着,困了我就迷瞪。他们喜欢我,可能是觉得我这样挺好玩吧。”
黄磊参加综艺《向往的生活》
“很快就老了,用不了多长时间,24岁就在我的昨天。好好享受生活!”
黄老师教课了,大家划重点。
以下为外滩专访黄磊部分实录精选
黄小厨不做饭,改拍电影了?
Q: 各大综艺、话剧工作接不完,为什么还要拍电影?这个故事哪里吸引你?
A:我是无意中看了《家族之苦》,其实我已经不太想做电影导演的工作,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和冲动。说实话我也不太有那么多时间。但我看了那个片子我还挺激动的, 它是那么的不一样。它就跟我们这几年的中国电影都不一样,是平民喜剧,关注的就是当下人的生活。然后它的喜感并不是来源于我们现在喜剧片的那个模式。用一些网络的词汇段子,虚化夸大的人物设置和表演方式,然后迎合感特别强。 就是“哎大家好像都喜欢这样 那我这样你爽不爽、高不高兴”这样,这种心态感受很强。
但这个电影我就觉得它很镇静,它讲的喜剧没有说我要刻意去搞笑,我们没有段子或者当下这种搞笑的词汇,什么都没有。
日本版 vs 中国特色版
Q:有成功的日版电影在先,您如何突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A:当时山田洋次导演把这个题材的版权给了我之后,他就给我提了一条要求。他说,黄磊你要拍一个中国的《家族之苦》,是给中国人拍的,拍的是中国人。
Q:日版的电影感觉比较“平”,很慢热, 但您的这部整个感觉很欢乐。
A:欢乐,而且是“荒唐的欢乐”,这个荒唐的欢乐之后呢,尤其到后面还让人挺难过的。因为这家人怎么最后搞成这样,所以我们跟日本版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民族变了。 日本这个民族本身就是比较内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客气和礼貌。
现在这故事改得就不客气了,中国人其实是越熟显得越不客气。我觉得这个电影的喜感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它“卡住了”。 处理上面我们把悲和喜也都处理的很冷静,我没有放那么大,然后我又把它收回来,再来个喜的。 就是你一直在笑,但笑笑你又会想,导演想干嘛,想要跟我聊什么。悲和喜慢慢累积,最后你觉得堵得慌。
“老了,就没劲了,没爱了?”
Q:您对家庭的看法和电影里一样吗?
A:电影和我这个年龄,这个阶段对人生的观感比较接近。 你比如说,里面关于衰老这件事情。我这个年龄有对衰老的这种恐惧感,就是人到中年,且中年已经过了一段,我46岁了,但我有时候也忘了自己多大了。那天我跟我妈妈聊天我说你看我36,聊着聊着我说不对,我46。
里面像李立群和英达那场戏,其实在原电影里面就没有。走在街上,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里面有一句台词说“老了,就没劲了,没爱了。”我其实想通过角色去问一些问题出来。虽然表现的形式是搞笑的,但他的原意并不是为了搞笑。
那时候我突然想起《茶馆》第三幕一开场,王利发靠着门框那个脸,老了。其实我们这个电影关注的很多东西,其中有一个就是对衰老的焦虑。老人就觉得,老了就没有了。
我们老说爱变成了亲情变成了习惯,这都是瞎扯。爱就是爱,到老到死都可以是爱,这是我的观点。 到离别那一天,都得是你爱她,而不是说我习惯你,我接受你。咱俩是亲戚,那就聊亲戚的事儿。这是爱人,爱情就是爱情。所以我们也提出这个问题,那这个爱为什么不见了,在老人身上是不是自己就把他否定了或者自己就不相信了。
但你看老太太依然在写小说 很浪漫的。我虽然46岁了 但我依然觉得我是26岁,我依然相信爱情。
黄磊胖了,还玩得了文艺吗?
Q: 有人说,80年代的文艺青年心里都有一个黄磊,您年轻时有什么特别渴望做的事吗?或是特别想拍的东西?
A: 表达吧,其实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还是文艺的。我现在这个电影虽然海报弄的,大家说要吸引眼球,弄的很夸张。但这个电影其实是很严肃的,但可能说严肃很多人就不看了。
观众来了后一直笑。那个笑是来自于知觉上认同的一种荒唐,那这些东西是我年轻时候就想表达,只是那时候没有这个能量 。所以我年轻的时候会更偏向内敛的、文艺感更强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特别是我拍《似水年华》时,不太懂的用喜感,用嬉笑怒骂来表达严肃的题材。 而今天这个戏《家族之苦》我从山田先生身上看到,用了非常轻松的方式在拍一个故事。很清淡,就像日本料理一样。我们这个就很像中餐浓油赤酱、麻辣火锅。
年轻人,黄老师有话说
Q: 现在很多人都把您看成人生导师,您本身也很早就开始当老师, 那么老师这个角色对你的意义是什么,想通过这个电影告诉观众什么?
A: 哎呀,其实我做一件事,如果目标很清晰,这件事就没趣。就像咱们今天约着一块去郊游,你都设定好了几点钟野餐、几点钟拍照,那就不好玩了。
咱就设定好一块出去玩,到了那背着包走着停一停,到哪都是自由。那跟我做事情是一样的。
就像拍这个电影,我只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表达,那至于表达给谁,到底表达什么。我只是提了问题我并没有给答案,因为我没答案,就跟生活一样,它没有什么太多的答案在里面。
所以我做《向往的生活》,你说年轻人很喜欢看,但我没有想跟任何年轻人去做刻意的交流和讨好,只是做我这年纪习惯和想做的事儿。我就是负责做饭, 我说的也都是我懂的话。然后他们大张伟在那玩的我不懂,不懂我就在那看着,听着 困了我就犯迷瞪。我只是出现了一个正常的状态, 年轻人就说“哎这挺好玩的”。
Q: 那如果让您跟年轻人说一些话你会说什么?
A:很快就老了,用不了多长时间。24岁就在我的昨天。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时候, 用力地、用劲地、用心地,好好享受青春,多玩儿。
采访 _ 笑笑 文/编 _ 笑笑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快版权”(www.kbanquan.com)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