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餐桌上布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时,除了了解耕种用的农药、化肥加重的地球负担,我们不知道它们来自哪里,也不清楚它们是如何生长的。农作物的秘密深奥晦涩、难以掌握。但随着食品安全、气候变迁等问题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都市人开始尝试农耕,确保食物的来源。
都市农耕起源于曾陷入「国家困境」的古巴首都哈瓦那。1963 年,美国对古巴实施经济制裁,包括金融封锁以及贸易禁运。自此,古巴的粮食物资、依赖于前苏联的援助长达 30 年,随着 90 年代前苏联的瓦解,古巴人不仅粮食断绝,经济也面临全面崩溃。因此,古巴开启永续农业,并且鼓励市民利用城市空地,种植农作物。
如今,古巴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将近 200 个都市菜园,每年蔬菜生产超过 400 万吨。在哈瓦那,超过 2 百万人投入都市农耕,蔬果产量占全国的 50%。此外,古巴的都市农耕政策,在为古巴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养育出了一批健康的国民。
▲ 古巴的都市农耕,既是诗意又是无奈
在全球面临气候变迁、粮食危机以及石油枯竭等问题的环境下,很多地区开始向古巴学习,因为它是唯一经历了能源危机后,成功转换农业政策而生存下来的国家。其中,台湾的台中市和台北市首先进行了都市农耕的尝试。
2016 年,台中市推动城市森林计划,鼓励市民用自然有机的方式种植蔬菜水果。计划推行后,台中市东海大学附近的农耕教育基地做了很好的示范。
▲ 都市农耕,水泥钢筋中的绿色「占领」
当时,社区新小学成立,校内空间无法为孩子提供农耕教育,因此不少台中市家长选择在东海大学附近开辟荒地,开始都市农耕生活。
东海大学的荒地因为七八年没有耕作,草比人高,也因此没有农药与污染,是作农耕教育最好的土地。在新建的都市农场里,大人小孩利用大肚山的红土,一起尝试种植各种当季蔬菜和水果,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
第一年,农场几乎惨败收场,但如今农作物欣欣向荣,过去的荒地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乐园。此外,农场一切的收成只要参与就可以共享,平常不进厨房的孩子们,抢着烹调自己亲手采集的蔬菜,在这里他们找到分享的意义。
▲ 虽然都市农耕与大型农业相比微不足道,但意义非凡
都市农耕对各个城市有不同的意义。因为气候变迁,近年来台北夏天酷热,气温屡创新高,为了减少食物的碳排放,同时应对台北人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台北政府在屋顶开创了台北版的都市农耕——在公共建筑物屋顶开辟 12 个屋顶菜园,打造田园都市。
据了解,台北北投区公所屋顶菜园总面积 575 平方米,是台北最大的空中菜园。夏天,菜园为室内降温的同时,也舒缓了台北人都市生活的紧张和压力。除此之外,1/3 的屋顶农耕收成为社区年长者午餐加菜。
▲ 屋顶原本是都市建筑遗忘的角落
如今它让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距离我们不过一步之遥
都市农耕起源于古巴的哀愁,如今结成甜美的果实,它是气候变迁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答之一。在地球过热的此刻,都市农耕意义重大。
都市农耕的潮流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每个城市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农耕印记。
▼ 点击下图,一起看看不一样的农耕都市
- END -
封面图片来自Pixabay
文|文茜大姐大
- 商务联系 -
寿小姐
[email protected]